首頁 -> 電訊

港中大與美學者研究證明小型恐龍奔跑時會振翅

分享到:
2024-10-22 19:41 |

【字號:

  香港中通社10月22日電 (記者 譚暢)香港中文大學22日宣布,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和美國達科塔州立大學助理教授Alex Dececchi領導的古生物研究團隊,支持證實了前鳥翼類恐龍的“高速翼助運動”行為並不限於鳥類。研究結果已在著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發表。

  研究人員重新分析了一條位於韓國的前鳥翼類恐龍快速移動化石足跡,這類“痕跡化石”可以紀錄恐龍在世時的行為,有助讓研究人員根據前鳥翼類恐龍的腳印,將其運動模式重現。

  研究人員根據保存在韓國、白堊紀時期晉州層的腳印足跡,分析小型小盗龍類獸腳類恐龍(D. rarus)的高速運動行為。研究發現,該類恐龍的步幅與腳印長度比例約為53,是研究共同作者、普渡大學韋恩堡分校James Farlow教授所編製的2637個獸腳類動物足跡大型資料庫中的最高比率。

  研究團隊以17隻小盗龍類恐龍化石作對比,重現D. rarus的臀部高度。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僅靠後肢的力量,這類恐龍需要達到每秒約10.5米的奔跑速度,才能留下奔跑足跡;鑒於D. rarus只有麻雀大小,因此這類假設並不符合現實。故此,Dececchi指,團隊認為足跡是在較低速度下產生的。恐龍通過拍打長有羽毛的臂,從而產生空氣推力,延長了步幅。 

  文嘉棋表示,保存下來的足跡無法辨別起飛或著陸點,但它確實保存了沿著水平表面的振翅跑動。因此,這項研究對於以痕跡化石了解前鳥翼類恐龍和鳥類飛行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文嘉棋亦指,研究結果擺脫了在飛行演化之前,前鳥翼類恐龍是否使用手臂來協助移動的爭論。同時,可逐步發現遺漏的細節,例如哪些物種具有這些能力,以及這些能力何時發展、發展至何種程度。(完)

視頻

更 多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潮汕僑商富甲天下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個小村落中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來香港了!將促進產教結合 培養本地人才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