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香港復甦現況的內外溫差 香港中通社11月22日電 題:香港復甦現況的內外溫差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剛剛閉幕的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嘉賓陣容堪稱歷來最強,北京官員親臨出席肯定香港特殊地位;“金融大鰐”均對香港投資市場表示樂觀,這與香港在各項最新國際排名情況相符。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認為經濟復甦不算太樂觀,這種內外溫差,值得思考。 從本地的經濟數據來看,最新公佈的香港第三季度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1.8%,上一季增長3.2%。首三季合計,實質按年增長2.6%。全球範圍來看,此成績屬於中等偏上,但“拚”經濟的香港,目標更高。“財爺”陳茂波預警,全年經濟增長預計將處於原預測區間靠近下限的水平。 拆開經濟數據看近一些,相較今年二季度,三季度香港經濟疲弱受到貨物出口增長明顯放緩影響:由二季度的7.5%降至4%。今年以來備受關注的私人消費,下跌態勢未明顯改變,儘管跌幅由今年二季度的1.6%收窄至1.3%,但受到市民離港消費的影響,服務順差進一步下跌的態勢仍在持續。 然而,無論是在國際金融中心方面,還是自由經濟體的排名上,香港一直呈現有所提升的態勢。 在生意人最看中的經濟自由度,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香港重回世界第一。在國際金融中心的激烈競爭賽道,香港重回全球三甲穩列“紐倫港”。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位列全球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領域香港也拚出佳績。《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重返十大之列,由2023年的第16位大幅躍升至第9位;數碼競爭力排名上升三位至世界第七。這兩項排名,狠狠打臉了“人才流失”和“創科無名”的質疑聲。 這些成績,有賴於特區政府以專注、主動、積極的態度,持續提出諸多措施,如搶人才、搶企業已有一定成效,但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八大中心”建設為基准引入各領域緊缺人才。 為何內部的數據和感受,與外部的國際排名,會有兩種溫度呢? 有分析指出,香港內部的一些消費數據和市民觀感之所以會比較低迷,源自於環球利率環境。在短期內,香港經濟面臨著諸多不同的挑戰,其中許多挑戰實際上源於此前加息較為急促。利率對存款的吸引,影響了消費、股市、樓市等復甦進展,而這些恰恰是社會“有感”的領域。 相比起疫情期間的“外冷內溫”,目前香港的復甦狀況內部還欠缺氣候。但國際排名提升對內部經濟只會增益,如不少投行高層已經真金白銀在港買豪宅,或自住或投資。 內部的經濟復甦,由每一個香港人、每一家商鋪組成。疫情期間特區政府發消費券、支援中小企業,得以讓消費暢旺、惠及商家。如今面向全世界競爭的香港,一些商家正在想辦法轉變,或讓利或轉模式,但仍需要更多的社會能量聚攏,才能與“有為政府”結合,炒熱內部經濟溫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