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祈禱行大運:香港少數族裔的年味 香港中通社1月24日電 題:聚餐祈禱行大運:香港少數族裔的年味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備年貨、買年花、包利是、大掃除⋯⋯臨近農曆新年,香港市民陸續忙了起來,為這個隆重的中國傳統節日做好準備。同樣生活在香港的逾60萬少數族裔人士,又會如何度過本地兩大假期最長的節日之一——春節? 據官方統計,在香港的少數族裔,最多人信奉伊斯蘭教。記者在工作日到訪位於尖沙咀彌敦道的清真寺,看到不少穿著黑色長紗裙、佩戴頭巾的少數族裔女性前來禮拜,她們在門外淨手後,手持經書,脫鞋進入寺內。 紅噹噹的賀年裝飾佈滿尖沙咀街頭,白色外牆的清真寺顯得格外寧靜,但來自印尼的“工人姐姐”Loma告訴記者,雖然春節不是伊斯蘭教的節日,香港的伊斯蘭中心也會在春節時舉辦祈禱和聚餐活動,讓信眾在一起聊天、學習教義,認識新朋友。 這個春節,Loma將跟隨僱主一家四處拜年。她笑稱,自己的新年願望只有一個,就是”逗多啲利是“(討多些紅包)。 來自菲律賓的Janet則選擇和朋友外出遊玩,感受街上喜氣洋洋的氛圍。她對記者說,菲律賓也有中國農曆新年的假期,而對大部分菲律賓人來說,1月1日就是新年,和中國一樣,家家戶戶會放煙火,趕走厄運;與家人團聚,各自帶上親手製作的賀年美食,吃烤全豬、年糕和炒麵,迎接新的開始。 自幼跟隨父母從巴基斯坦移居香港,在此生活近30年的Muhammad,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對過年習俗頗有了解。“我們很早就入鄉隨俗了。”Muhammad對記者稱,自己是“巴基斯坦裔香港人”,農曆新年將和妻兒、父母一起吃團年飯,“行大運”(逛年宵市場),希望來年順順利利。 為幫助少數族裔融入社區,尼泊爾裔的油尖旺區區議員Aruna GURUNG與社區機構籌備了一系列賀年活動,如“寫揮春”(寫春聯)工作坊,讓大家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感受香港的春節氣氛。 “年廿九晚,社區中心有新春表演暨倒數活動;年初一晚,還會和一眾少數族裔朋友聚餐。往年也是這麼做的,大家都玩得很盡興。” 在香港定居50多年,Aruna GURUNG早已把香港當成了家。她對記者說,尼泊爾的“新年”是10月的德賽節(Dessehra),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人們會進行祭祀,帶上水果、餅乾等“年貨”到長輩家“拜年”,長輩也會派紅包給年輕人和小孩子,“這些和中國農曆新年習俗非常相像,兩地的文化是相通的,都注重親情、與家人的聯繫。”(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