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綜述:台軍替代役擴大召集引輿論質疑

分享到:
2025-03-25 11:33 |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電 題:台軍替代役擴大召集引輿論質疑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

  台灣當局內務部門近日修改相關辦法,為應對“非常事態”或“戰時民防需要”,放寬台軍替代役演訓召集年限、次數與日數,並删除全年受勤務召集總日數60日的限制。

  根據台灣有關規定,之前演訓召集限於退役8年內的替代役備役男子,每年召集次數不得超過1次,每次1日以內。但辦法修改後,“必要時”可視需要調整召集年限、次數與日數,明顯增加操作彈性。未來即便退伍超過9年,只要曾接受民防專業訓練,亦可納入召集範圍。

  針對勤務召集,這次修正也刪除全年受勤務召集總日數不得超過60日的規定,可視需要酌情增加。

  台防務體系包括志願役軍人為主的主戰部隊、義務役為主的守備部隊,後備軍人為主的後備系統,以及2022年將替代役備役納入的民防系統。替代役備役需接受兩種召集,平時訓練或演習時實施演訓召集,非常事態或戰時則實施勤務召集。

  對於這項軍事動員升級,輿論憂慮台當局正渲染戰爭氣氛,塑造“全民皆兵”氛圍。

  中國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質疑,規定改變是否意味著台灣已進入備戰狀態,希望台當局明白告訴老百姓。

  台灣民眾黨立法機構黨團副總召張啟楷批評,從傳出女性服役、高中生納入民防訓練到延長兵役,台當局無限制地補充兵力、擴充民防,對經濟民生都造成不良影響。他認為,設法促成兩岸和平,才是避免戰爭的最佳解方。

  對於讓替代役男子上戰場的質疑,台內務部門官員回應稱,替代役不論是備役還是現役,還是以民防觀念的災害搶救、治安維護等工作處理,目前最終方案還未敲定,仍在蒐集外界意見。

  台防務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提醒,多數替代役雖在服役時受過訓練,但實際上多半從事機關行政工作。讓他們投入防災、災後復原等任務,是否具備足夠的防救災知識與技術,究竟有沒有完整的訓練及裝備作為配套?

  據台媒此前報道,賴清德上台後主導成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演練將於27日在台南舉行。有防務人士透露,未來“民安”“萬安”演習將於今年4月合併為“城鎮韌性”演習,系列演練將延續至7月接軌“漢光”演習。二者分別從“民”與“軍”的角度驗證應變能力。

  此外,賴清德又在21日宣布提高台軍志願役待遇。一線作戰部隊的基層官兵,每月可多領新台幣1.2萬元;還有根據個人職務、所屬單位等因素而提供的多種不同加薪。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也表示,後續還會宣布第二波加薪計劃,直言為了“吸引人才”,也是“把兵留住”。

  從解除替代役召集限制,到賴清德日前定調大陸為“敵對勢力”,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又給台軍基層官兵加薪等一系列動作,輿論擔憂民進黨當局販賣戰爭焦慮,名為“備戰”實則“引戰”。

  中國國台辦對此曾指出,賴清德正在加緊“備戰謀獨”,如任其一意孤行,台灣只會更加兵凶戰危。民進黨當局必須正視台灣主流民意,停止“以武謀獨”,停止“台獨”分裂行徑。“如果“台獨”分裂勢力膽敢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完)

視頻

更 多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
香港警隊“一哥”蕭澤頤退休前最後一次任檢閱官:做警察此生無憾
第一個與聯合國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廉政公署為什麼能?
4個月賣了2萬多杯咖啡 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我非常滿意
周杰倫林青霞馬雲郭晶晶為何都來看這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