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月4日報章社評摘要香港新聞網3月4日電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別於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香港多份報章4日對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灣區發展勢不可擋 抓機遇香港前景亮麗 大灣區不斷開創新局面,香港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時也獲得高質量發展的無限機遇。香港是大灣區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擁有“內通外聯”的獨特優勢,近來在“搶企業”、“搶人才”方面效果顯著,“盛事經濟”接踵而至,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等等,不僅釋放出中央堅定不移支持香港的訊息,也展現國際社會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當然,坐擁大好的發展形勢,香港不能光是“等”機遇,而是要積極主動作為。尤其要在制度創新方面有所突破,通過打通“硬聯通”、“軟聯通”,加快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公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把“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增加100億港元,當中的50億用作成立聚焦大灣區投資機會的“大灣區投資基金”,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嘗試,值得支持推廣。 接載部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車隊抵達下榻酒店。(香港中通社圖片) 《文匯報》發表社評:提高訪港購物免稅額 促兩地人興財旺 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仿效海南自由貿易港做法,放寬內地訪港旅客的免稅額,由現時的5000元人民幣上調至3萬元人民幣。內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居民消費力、購買力早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有必要與時俱進調整居民來港進出境免稅額,讓內地居民購置更多質優物美的商品,刺激香港消費,促進兩地“雙向奔赴”以及由此帶來的“車暢、人興、財旺”融合發展。 眾所周知,旅遊、購物對提振經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為支持香港加快疫後經濟復甦,國務院近日批准新增西安和青島為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本月6日起生效。中央擴容“個人遊”城市,為香港帶來更多高增值內地旅客,為活躍香港消費市道、帶動各行各業重振注入新動能。香港有“購物天堂”美譽,商品品質有保證、價格公道、款式新潮,即使面對海南、深圳等內地省市的競爭,香港的商品對內地旅客仍具相當吸引力。中央已為香港輸入“人氣”,若能提高內地旅客來港購物的免稅額,把供港“人氣”變為“財氣”,香港和內地旅客是雙贏。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灣區建設提速 香港角色吃重 大灣區發展在加速,香港持續深化與內地合作,加快灣區一體化協同發展,自能水漲船高,成為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建設者和直接受益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財政預算案述及香港參與建設大灣區計劃,包括繼續推動建設港深創科園,加緊起草“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白皮書”,助力河套以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旅發局將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推廣“一程多站”旅遊,向不同客源市場宣傳,帶動大灣區其他旅遊點的蓬勃發展;今年5月舉辦“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宣傳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推動大灣區內人才流動和合作等。可以看到,推動大灣區建設,香港愈加明晰自身優勢和定位,相關措施正是要發揮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善用國際化平台積極發力,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更好助力和融入大灣區,實現共贏。 大灣區是有近9000萬人口的超大市場,香港大有可為,既要進一步鞏固和發揮自身所長,也應與灣區其他城市加強協調和聯動,在中央支持下,持續打破各種壁壘,不斷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制度“軟銜接”、民生互惠“心相融”,讓本港成為內地公司走向世界、外企走進灣區以至其他內地市場的最重要平台,為加快灣區建設作出新貢獻,亦成就香港新的輝煌。(完) 【編輯: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