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月6日報章社評摘要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月6日電 香港報章1月6日就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專業資格互認“常態化” 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超過200位香港工程師通過大灣區工程專業職稱評價,成功取得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此次成果具有兩個重要意義:首先,體現制度機制創新,助力灣區發展提速。粵港澳大灣區經過5年多建設,已到了“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取得突破的關鍵時期。此次香港工程師獲得專業職稱評價,就是兩地密切合作,推動制度創新的有力體現。有了這樣的安排,未來進一步將職稱評價機制“常態化”,並擴展到更多建造業相關專業,如測量、建築等。其次,彰顯內聯外通優勢,更好融入發展大局。香港的專業服務對接國際標準,具有很高的國際聲譽。而此次成果之下,讓香港專業界“內聯外通”優勢進一步彰顯。 《文匯報》發表社評:加強宣傳啟德新地標 文體商旅結合持續營運 啟德體育園主場館5日首次進行測試賽,共舉行17場大專體育協會的男女子7人欖球賽。 政府應看到,啟德體育園不僅只是全運會比賽的重要場地、世界級體育設施,更是香港文旅消費時尚新地標,亦是香港大型體育設施可持續運營的試驗地。政府可賦予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啟德體育園跨部門領導小組”更多使命責任,前瞻布局、統籌協調、加強宣傳、廣為推介、完善交通,充分發揮啟德體育園的引擎功能,帶動相關行業、周邊經濟活躍。一是把握春節等傳統旺季和將舉辦大型演唱會等機會,加大對港人及內地宣傳力度。二是以鼓勵政策,激勵業界探索大型體育設施可持續營運新模式,實現體育商業比翼起飛、互促互進。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藉體育盛事做大灣區旅遊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5日舉辦第二屆半馬拉松賽事,吸引約8000名本地及海內外跑手參與。大灣區要更好開拓“一程多站”旅遊,可以體育為切入點,通過策劃高水平的跨境體育賽事,拉動全區域的旅遊經濟發展。香港城郊風景優美,維港更是世界級美景,可是地理面積始終有限,若能以大灣區站位思考,當可跳出“一城一地”的局限。今年十五屆全運會由粵港澳大灣區聯合主辦,乃香港首次參與承辦,其中的一大亮點是田徑馬拉松及公路單車項目以跨境形式舉行。以單車賽事為例,利用港珠澳大橋作為賽道,設計“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的模式,實現人、車、物等零接觸、零延時、零等待的無感智慧通關。香港可以此次賽事通關模式為借鑒,日後不妨與珠海、澳門聯合舉辦港珠澳大橋“全馬”,讓海內外跑手們不僅能領略港澳的中西文化薈萃,又能感受珠海海濱城市的休閒。(完) 【編輯:譚暢】
|
視頻更 多
中通社專訪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政府與青年的溝通越来越緊密
港科大研全球最小手術機器人 未來的“醫生好幫手”
香港特區救援隊緬甸救災返港 李家超點讚:你們是全港市民的驕傲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
【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