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海外學子看海外:德國人的“嚴謹”與“隨意”

分享到:
2021-03-25 14:14 |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對於在德留學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克服的不僅是離家幾千公里的鄉愁,更多的還有來自歐亞大陸西端的文化衝擊。文化既是對一個群體思想的提煉,又是對群體成員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等要素的概括。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我們雖然可以從書本中學習德語、了解德國歷史,但對於德國人真實的的思考方式和處事原則,還是要通過實地的日常交往來加深了解。

  從制度層面看,德國人有明確的社會規範和原則來指導有可能發生的大多數情況。

  以交通為例,有一次我遇到鄰家正在學騎自行車的小女孩,已去掉輔助輪的她騎行得很順暢,我不禁開玩笑說她可以同我一起出行了。年僅4歲的她在聽到我這句話時,非常認真地搖頭,並告訴我她不可以和我一起騎車,因為她還只能在人行道上騎。後來我才了解到,德國法律規定未滿8歲的孩童不可以在自行車道騎車,甚至還對此種情況下父母的騎行做出了要求。透過這一點,德國人的立法風格可見一斑。追求準確、清晰和完整,也尤能體現出德國人對確定性的追求。

  再比如,垃圾分類這件事也能體現出德國人的性格。如果妳有一位德國房東,那麽大概率的事件是妳能從房東那裡發現一本書,裡面詳細羅列了各種不同垃圾的分類細則,堪稱一本“垃圾分類大全”。

  在文化層面上,我們同樣可以發現這一特點。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是我們觀察德國人思維的另一角度。比如,德國人傾向於重視低語境的交流形式,也就是說,他們傾向於使自己的含義得以明確表達而不是委婉表達。

  低語境交際者對規則的依賴度很高,強調用語言將信息清晰明了地傳遞給對方,這可能就是為什麽德語語法如此繁雜的原因了。而同時又因為此,交流的負擔更多落在說者而非聽者的肩上,如果交流不直截了當,聽者會認為說者思路不清或者缺乏誠意。這可能也是當我們與德國人交往時,會感覺他們說話很“直來直往”的緣故。

  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麽在德國媒體上常能看到他們對自己的批評和諷刺性的內容,有些我們站在局外人角度都覺得不留情面或者太過直白。在我們的文化習慣中,更希望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更為含蓄。

  來德3年,對德國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們對周遭不確定因素的規避。有人覺得是嚴謹,有人覺得是“刻板”,各有各的道理。在我看來,在具備確定性的範圍裡,德國人也可以過得“隨意”。舉個小例子,大家在私人空間享有穿著自由,在這個“私人空間”的前提下,妳會看到有司機在夏天來臨的時候,開私家車不穿上衣,雖然只是少數,但光著膀子的德國人,或許也與大家印象中會認真系好每一顆襯衫扣子的德國人的樣子有些不同。

  如今,有更多的中國留學生來到德國,留學中國的德國留學生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來自不同文化圈的我們有了更多互相了解、彼此理解的機會。而我們之間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也在文化交流的過程逐漸實現著融合與發展。

視頻

更 多
忘關麥!閉門講話意外流出 拜登第一句就直指中國
李家超率團赴京推介香港 南鑼鼓巷嚐“老北京”地道小吃
“含金量超高的演出!”多位奧運健兒現身“灣區升明月”晚會演出
老牌港星齊聚!灣區升明月晚會 唱響集體回憶
傑弗里・薩克斯:美國根本不在乎不發達國家 他們只想要通行權
美經濟學家:沒人拿槍逼美國公司去中國投資
【通講壇】黎巴嫩爆炸事件會否引發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