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香港服務業人手缺 經濟復蘇或受阻

分享到:
2023-02-17 20:3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2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崔靜雯)香港各行各業疫後強勁反彈,紛紛“動起來”,商家忙不停的同時,卻凸顯人手嚴重不足的窘境。有經濟師認為,人手長期緊張會導致通脹增高,及削弱香港服務業產品的競爭力。換而言之,服務業人手充足,香港經濟復蘇如同按下“加速鍵”。

資料圖。圖源:香港中通社

疫下三年,不少行業為求生存不得不精簡人手,不少人選擇轉行。雖有服務業東主曾安慰員工,通關就會好,惟通關後,不少港人掀起返鄉潮,更加劇人手短缺問題。

據了解,旅遊業現時只恢復疫前20%人手,酒店業流失約25%人手,而餐飲業人手不足問題一直存在,甚至疫下流失6萬人。從“有人無工開”變成“有工無人開”。

復蘇勢頭強勁,惟後方支援不足,對香港經濟會帶來多大影響?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麥萃才告訴香港中通社記者,長遠而言,人手長期緊張,薪酬則被炒高,導致通脹上漲,同時也會削弱香港服務業產品的競爭力。

目前,香港已推出一系列招攬人才措施,因應情況輸入勞工政策,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已逾1萬宗申請。今年安老及殘疾院舍亦輸入3000名外勞,緩解人手緊缺。有人提出,適度為服務業輸入外勞,舒緩人手緊張問題。

“但是對於部門低學歷、低技術的工種,如飲食業、建造業、旅遊業等,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議題,目前仍需要凝聚一些社會的共識才能確立下一步方向。”麥萃才說。

香港中通社記者曾多次在街頭看見,在用餐高峰期,不少餐廳因人手不足僅開放30%的位置,門外站滿了排隊的人。

香港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告訴香港中通社記者,香港要推動人力資源的規劃,因應實際情況,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不應太倚靠勞動密集型產業。“香港飲食業、物業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應用均比內地遜色,香港仍有一定發展空間,目前人手不夠的情況,是要再思考轉型問題。”

目前各行各業都在“搶人”,餐飲業更加薪,時薪升至70至80港元不等。以港人平均每周工時中位數為44小時計算,月薪約為1.2萬至1.4萬港元。

黃國指出,社會上有不少潛在的勞動力,應適度加薪,以及調整工作強度,是可重新吸引這一批勞動力。“過去售貨員僅負責銷售,但現在售貨員還要做倉務員,在貨倉搬貨,大大超出合理工作強度,要在調整工作強度後,他們才會願意重返崗位。”

據統計處的數據顯示,家庭月入中位數的10個等級中,最後4個等級的家庭收入錄得負增長,即扣除通脹後收入低於通脹水平。

黃國坦言,最後4個等級的家庭人員均是基層勞工,期望業界能調整薪酬,吸引他們投入服務業之余,也能“跑贏”通脹。

有評論指,通關後訪港旅客必然有顯著升幅,各行各業“錢景”明朗,業界宜適當增加酬薪待遇,提供晉升階梯,穩住共渡時艱的老員工,吸引新人入行,同時令轉行或離職的前員工願意重返,“加足糧又開足工”,達到勞資雙贏。

也有分析指出,靈活用工,以及有效運用科技、增加自動化服務,也是應付人手不足的辦法。(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