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成立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 推動創新方案應對氣候挑戰香港新聞網4月2日電 (記者 黃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2日)於尖沙咀唯港薈酒店隆重舉行了“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RICRI)的成立典禮,同場並舉辦了一場學術論壇,吸引了近300名師生和專家出席。這一全新研究院的成立,得益於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將專注於為城市及鄉郊地區提供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以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冀建設成為國際領先的科研平台與智庫。 【延伸閱讀】 “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成立典禮同場舉辦公開論壇,吸引數百位師生和專家出席。(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滕錦光表示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成立,是理大應對氣候變化迫切挑戰的重要里程碑。(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典禮上,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在歡迎辭中表示:“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成立,是理大應對氣候變化迫切挑戰的重要里程碑。這個具前瞻性的項目能夠落實,有賴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支持。”他強調,潘樂陶博士是理大的傑出校友及大學院士,長期以來一直支持理大的發展,讓學校能夠為社會福祉作出重大貢獻。 根據最新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理大有七個學科評為全球前30位,其中建築與建造環境、土木工程,以及環境科學均榜上有名,而環境科學更位列香港第一。此外,根據史丹福大學的指標,理大在建築及建造領域擁有全球大學中最多的首2%科學家。這些學術實力體現理大在推動氣候韌性基礎設施方面的領導地位。 潘樂陶表示期望研究院將推動相關科技的創新與交流,為香港、國家及全球帶來實質貢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潘樂陶慈善基金創辦人兼理大院士潘樂陶在致辭時引用了海內外多家媒體對氣候變化預警的報道,強調各界攜手應對這一日益嚴峻的挑戰已迫在眉睫。他表示:“透過科研與創新技術,提升基礎設施的氣候適應韌性,勢在必行。”他十分高興能支持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成立,期望研究院日後能成為全球領先的研究中心,聚焦城市與鄉郊地區的氣候適應型韌性基礎設施,推動創新及政策交流,並為香港、國家及全球社會制定基礎設施的實踐指引和標準。 謝展寰在致辭中闡述了政府為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所制定的減碳策略及措施以及以及加強氣候適應能力和韌性的相關努力。(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香港特區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致辭中詳細闡述了政府為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所制定的減碳策略及措施,並強調了在綠色科技與綠色金融領域取得的進展。他說:“建設具氣候韌性的城市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乎保護我們的財產,更關乎保護我們的生命。在慶祝理大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成立之際,讓攜手建構一個具氣候韌性的香港,為下一代締造新的生態文明。” 滕錦光(左)致送紀念品予潘樂陶(右),以感謝潘樂陶多年來對大學的慷慨支持。(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成立典禮得到一眾政商界領袖及業界翹楚出席。(圖源:理大) 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李向東將出任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他介紹該研究院將透過跨學科、跨地域及跨界別的合作,推動“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構建一個高效的科學智庫,促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匯聚來自香港及中國內地的頂尖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及業界夥伴,包括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天文台、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及多個工程企業,並致力於以下四大研究方向: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城市基建與韌性、鄉村社區與災害應對,以及氣候適應政策與實施。 同場舉辦的公開論壇也吸引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論壇主題涵蓋了香港及周邊地區極端氣候事件的監測和預測、基礎設施的監測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這一系列活動不僅展示了理大在氣候適應和基建韌性方面的科研實力,也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完)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