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被歐陽修彈劾,處理方式值得贊賞知道歐陽修,大多因為他的文章,他的《醉翁亭記》,讀書人庶幾皆知。知道包拯,大多因為他是清官,“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這句唱腔,更是家喻戶曉。這兩位聲譽不錯的古人,還有相通之處,他們都是宋仁宗時的大臣,他們都有對宋仁宗直言不諱的諫言和對同朝大臣毫不留情的彈劾。不過歐陽修彈劾包拯,卻是我讀《宋史》包拯傳方才得知的,還得知此事與包拯彈劾張方平與宋祁這兩位三司使直接相關。 這是重新建成的開封府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宋史》包拯傳記載:“張方平為三司使,坐買豪民產,拯核奏罷之;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此處說的“豪民”,相當於如今的富豪、大款;此處說的“三司使”則是總攬財政收支、租賦及鹽鐵專賣事務的最高財政長官,號稱“計相”。張方平身為“三司使”而“坐買豪民產”,大有權錢交易或以權謀私之嫌。包拯彈劾張方平無可厚非。至於“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只因時任宰相宋庠是宋祁的兄長。這其實不是對宋祁的彈劾,而是對仁宗的諫言,“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則是仁宗納諫的即時體現。 因為包拯的接連彈劾而使兩位三司使相繼被罷,而“權”三司使的偏偏又是包拯,於是引發了歐陽修對包拯的彈劾:“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他將包拯彈劾張方平和宋祁致使他們相繼被罷稱為“牽牛蹊田而奪之牛”,他將三司使的職位比之為肥缺,將包拯彈劾他們的原因歸結為“貪其富”,多為主觀臆測,還以“不亦甚乎”四字責問,很有點咄咄逼人。縱觀歐陽修一生的操行,可算是個君子,但他對包拯的彈劾,實在不敢恭維。 包拯活到63歲,此時已在60歲左右。他一世為官,是否像歐陽修說的那樣奸猾而且貪婪,世人共知。稍有正義之心的人,或許還會為他抱不平。但包拯沒有作任何申辯,事情都是明擺著的。命他“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之後“家居避命,久之乃出”,或許是一種冷處理,他不想與歐陽修針鋒相對,只想以行動來證明自己。“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為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就是他在“權”三司使時所作的一項重要改革。“科率”乃是官府於民間定額征購,既有為皇家征購的名義,其價想必是由官方說了算的,於是才有權貴“坐買豪民產”,於是才有“吏負錢帛多縲系”。包拯“特為置場和市”藉以取代“科率”而使“民得無擾”,諸如此類的工作大概是得到朝廷肯定的,他由“權”三司使而轉為三司使。 在歐陽修彈劾包拯這件事中,我贊賞的恰恰是被彈劾的包拯。 (原標題:歐陽修彈劾包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