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北京地區以牛命名的地方為啥這麽多?帶你一起尋蹤溯源

分享到:
2021-02-19 17:44 | 稿件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北京地區以牛命名的地方很多,僅以大運河、長城和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帶為例,其中以牛而稱的地名與景觀便有多處。牛年伊始,尋蹤溯源,別有情趣。

  大運河文化帶:水草豐茂宜放牧

  大運河文化帶以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為軸線,涵蓋上源白浮泉引水沿線及通惠河、壩河和潮白河部分河段,以漕運文化為地域特色。

  牛牧屯位於通州區東部,潮白河與北運河之間,今為西集鎮所轄村。《北京市通縣地名誌》載:牛牧屯“明代已成村。牛姓隨明初平定北方的部隊至該地定居,以為朝廷牧馬為生,故名。歷來屬香河縣,1946年劃歸通縣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後,命大將徐達、常遇春率領明軍北征,攻陷了元大都。時有牛姓兄弟三人隨明軍北上平定元軍,得勝後他們被派往大都城東部一片水草豐美的地帶,為朝廷飼養馬匹。最初只有牛姓兄弟在此牧馬,後又有蔣、劉、張等姓氏官軍到此。因牛姓最早定居於此,故稱“牛牧屯”。

  而在通州區中部、北運河之西,還有一個牛堡屯。作為古村落,始於元代。《北京市通縣地名誌》載:“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世祖忽必烈曾到柳林,建有行宮以駐蹕。因此地水草豐盛,為放牧、屯田之地,築有土圍,晚間將牛圈入於此,故曰牛堡;明代山西遷徒民至此屯田,故名。清初邢姓大戶至村北毗鄰處落戶,形成街巷,因姓曾名牛堡屯邢街,習稱後邢街,簡稱後街,為牛堡屯一部分,使牛堡屯成為縣城中部最大聚落。”明清以後,郭州(今郭縣鎮一帶)以南的水域演變為陸地,因牛堡屯地處通州通往京南地區的大路上,憑借交通之便利商貿日益發展,至清代已成為周邊地區的商業中心。

  牛王廟,位於朝陽區西部偏北,壩河南側。傳說清光緒年間,此地時有野獸出沒,路人及家畜多被所傷。便有村民拿出了一張虎皮,讓家裏的老黃牛披掛上陣,還在牛角插上了兩把令箭。就這樣,喬裝打扮的老黃牛嚇跑了出沒的野獸。為了感謝這頭老黃牛,村民們集資修建了一座兩層殿宇的牛王廟,前殿供有牛王神像,旁有一頭小青牛,後殿供關羽像,村落也由此得名。該廟在1958年被拆除。20世紀80年代建設三環路時,在牛王廟村西南側修建立交橋,初稱“牛王廟橋”,後改稱“三元橋”。

  牛欄山,位於順義區北部,地處北運河上源支流之一潮白河西側。明代《長安客話》稱:“牛欄山與狐奴山相望,其第三峰腰帶間一洞,相傳曾有金牛出食禾稼,田畯逐之,遁入洞穴,有投以甎石者,輒聞水聲,或以物擲之,良久自山旁白河浮出。其北裏許靈跡山,二山一脈,前山石身負土,後山土身戴石,前大後小,行人總以牛欄名。”《順義史話》載:早在北魏時期此地已有人居住,遼代於此設牛欄山都統領司。山上建有望糧墩,相傳為蕭太後時建造,用來觀望潮白河上糧船的運輸情況。明初設牛欄山遞鋪,清代漕河把總在此駐紮,當時此地曾名清河營。清康熙年間這裏集鎮繁盛,有店鋪數百家,1917年始稱“牛欄山鎮”,為京東八大古鎮之一。

  長城文化帶:多因形似而得名

  長城文化帶橫貫北京北部各區,自東向西涵蓋北齊長城和明長城遺存的平谷、密雲、懷柔、延慶、昌平、門頭溝等地,蘊含軍事、民族等諸多文化元素。

  東牛角峪位於平谷區東北部的鎮羅營,因村域內有海拔1065米的牛角峪南山得名。鎮羅營素有“北邊雄鎮”的美譽,鎮內明長城全長約13.4公裏,城墻、敵台、煙墩、關口、采石場等遺址遺跡豐富齊全。其中東牛角峪長城東樓和西樓尚有遺跡可尋。敵樓基座由大石塊砌成,樓體由灰磚砌成,歷經數百年,雖然樓體已經損壞只剩下斷壁殘垣,但仍不失當年高大、險峻的氣勢。

  牛郎峪位於密雲區西北部馮家峪鎮,西北鄰近白馬關長城。據傳此溝最初只有牛姓和郎姓兩戶人家,以放牧為生,遂以兩姓和地形命名。村落呈長方形,地處白馬關河西側山溝口。據《四鎮三關誌》載:“白馬關,永樂年建。通大川,正關河口通眾騎,極衝。”

  牛盆峪位於密雲區西北部西田各莊鎮,據《北京市密雲縣地名誌》載:因村西有二石坑,狀如飲牛用的水盆,故而得名。該村地處長城關口內,成村於明代,村內石坑系天然形成。傳說來自順義牛欄山上的兩頭金牛,常來這裏吃草飲水,此二石盆即為金牛飲水處。牛盆峪關為明永樂年所建,這裏的長城在山腳處只有很短的一截。當地村民將這半截子長城叫“錯長城”,說是當初修錯了,發現之後才停工,沒有繼續修完。其實不然,是因為這段長城的山腰以上部分,地勢既險又陡,完全可以憑險制障,沒必要再修城墻至山上。

  牛角邊,又名牛犄角邊,位於懷柔區南部長城慕田峪關與田仙峪關之間,西柵子村南、慕田峪西北、堡子村東北,海拔1039米。因頂部長城呈尖角突起,似牛的犄角,故名。這段長城為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其勢險峻崢嶸,起伏連綿,如巨龍飛騰。

  金牛山位於延慶城區東北部,關外重鎮永寧西南部。《北京市延慶縣地名誌》載:

  金牛山屬燕山山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542米,其形似臥牛,故名牧牛山。《水經註》載:“沮陽城(河北懷來縣大古城)東八十裏,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滄河(今媯河)之上源也。”山在(居庸)縣東北三十裏,山上有道武帝廟。耆舊雲:“山下亦有百泉竟發,有一神牛駿力,自山而降,下飲泉竭,故山得其名。”

  傳說山中有一洞,洞中有金牛,用張山營的百日黃瓜支門洞,可將金牛牽出。有一南方人取寶心切,百日黃瓜尚欠一日,便入洞牽牛,牛不出,支洞門的黃瓜漸彎,牽牛人奮力牽牛,僅拔出一角,洞門便隆然而閉。人們傳說當地暖泉為金牛所流之淚,故又稱暖泉為“牛淚泉”,因金牛仍在山洞內,故山仍名“金牛山”。

牛口峪濕地公園

牛角嶺碑刻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牛站”諧音成“牛戰”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以西山北南口關溝為界,南抵房山拒馬河,西至市界,東臨北京小平原永定河流域,地域文化形態多種多樣。

  牛戰村位於門頭溝區中部偏西。據《北京門頭溝村落文化誌》載:早在元宋時期,牛戰村尚未形成村落時,只有幾戶人家住在西面的山坡上,俗稱“西坡”。元末戰亂不止,當地駐軍為保障後勤供應,根據村民的分布情況和經濟條件,將各個村落命名管理。西坡是由齋堂經沿河城通往保安州(今河北涿鹿)驛道上的一站,有多戶人家養牛,用以拉車馱乘,故命名為“牛站”,又因劉姓居多,也稱“劉站”。從明末清初開始,村域規模逐步擴大,形成較大的村落。清末民初,附會當地流傳久遠的“牛虎相鬥,牛勝虎敗”故事,把“牛站”諧音為“牛戰”。

  牛角嶺位於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東的山嶺上,因山嶺形似牛角得名,為京西“西山大道”上的重要關口。明沈榜《宛署雜記》稱:“三家店過渾河板橋,約二裏許曰琉璃局,又五裏曰霧裏村,又五裏曰柔兒嶺,又五裏曰蠍虎澗,又五裏曰牛角嶺,又三裏曰橋兒澗,又五裏曰落坡村……”牛角嶺關城地處兩山坡對峙之處,扼守著古道之要衝,其坐東朝西,磚石結構,在山石上直接用石塊壘砌,青磚券邊。關城下一串串或深或淺的蹄印清晰可見,幾百年的踏磨讓石頭的天然紋理更加光滑清晰,與蹄窩印交織在一起,承載著歲月滄桑。

  臥牛台位於石景山區西北部,屬西山東北至西南走向褶皺山地的一部分,海拔421.77米。其得名源於早年間山下有村民在此放牛,牛群常在山上的一處平台上俯臥歇息,故名。另傳,遼聖宗之女秦越公主建寺於附近,名昊天寺,明代改稱隆恩寺。寺中有雲祥法師,自養牤牛一只,時常騎牛到附近化緣,每至初一、十五便騎牛上山,帶著幾個小和尚在靜謐的山坡之上打坐,講經說法。雲祥法師講得義理明澈,竟使俯臥一旁的牤牛也受感化,日子一長,這座山被稱為“臥牛台”,又稱“聽法台”。

  牛口峪位於房山中部,老城西偏南,西北為官地村,東北鄰近洪寺村,西南即周口店,南至雲峰寺村。這裏清代已成村,因三面環山,一面為道口,形狀猶如牛口,故此得名。而今村落已消失,附近建有牛口峪公園。

  牛家場位於房山區東北部,東臨永定河,清代成村,原為牛姓人家的場院,故名。此地清初為旗民封地,雇傭當地人種植水稻、小麥,並置場院一處,因地主為牛姓,故稱“牛家場院”,形成聚落後簡稱為“牛家場”,今為長陽鎮所轄村。

  (原標題:山川秀美 牛跡尋蹤)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