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財經 ->財經

重疫下香港航運業:高端服務整合大灣區成轉型新方向

分享到:
2022-03-24 21:2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電 (李明珠 張靜森)香港一個由港口而生的國際城市,航運業賦予其崛起的力量,其名字本身也顯示著航運對這座城市的意義。重疫下,香港吞吐量不斷下降已成為不爭事實,航運發展被人看淡,但這也是在競爭者中突圍、轉型的契機。

1940年開始,上海、寧波航運企業家移居香港,為香港航運業打開新局。隨後十年間,香港以獨特地理優勢吸引了眾多東南亞企業,讓航運發展初見規模。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東風下,香港已成為首屈一指的國際航運中心;回歸之後,利用“一國兩制”優勢,加上亞太地區需求迅速擴大,航運業蓬勃發展。

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擁有簡單稅制等優勢,但因港口配套未跟上,後知後覺中被周圍競爭者趕超。

“你認為是香港四大產業之一,但其實很少有人理你。” 5年前,時任香港航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春林就曾質疑航運業尷尬地位。

香港中通社圖片

疫情期間,人員跨境往來受限,給香港航運業吸納人才帶來困難。而當全球供應鏈失衡給航運業大筆生意時,香港作為全球供應鏈一部分,港口吞吐量卻沒有明顯變化。

國際航運公會中國辦事處首席代表、英國希德律師行香港辦公室合夥人劉洋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航運本身是全球性產業,在管控措施下,全球航運物流周轉變慢,儘管集裝箱運費創新高,看似得到實惠,但事實並非如此,業績暢旺也是不可持續的現象。

此外,在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前年香港便滑出前三甲。加上吞吐量下降的事實擺在眼前,航運業被外界悲觀地烙上“日薄西山”的標籤。

“排名只能說明香港某些程度被上海、新加坡等周圍競爭者超越了,但並不意味著香港實力在下降。”劉洋指出,從港口角度來看,香港確實是下行趨勢,但衡量是不是國際航運中心已經不再單看港口,高端航運服務業才是香港航運的未來。

以倫敦為例,全球30%船舶融資、70%海事保險和逾90%航運爭議解決都是在倫敦進行的,這也奠定了倫敦無庸置疑的航運地位。劉洋認為,香港走倫敦這條路絕對是正確的,而且只要發展好,就不會去失去吸引力,一定會走上坡路。

香港中通社圖片

業界人士也普遍認為,港口吞吐量並非唯一標準,高端航運服務業才是新方向。

近年來,香港船舶管理及租賃、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爭議解決等高端航運服務業也成為“新航運之路”。 國家提出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發展成為區域性航運和爭議解決樞紐;並推出諸多具體措施。特區政府亦積極爭取,除了推出船舶租賃稅務寬減條例等多項措施外,政府施政報告重點著墨航運中心發展,提出擴大海事處轄下香港船舶註冊處在海外的辦事處,推動“智慧港口”等內容。實務上,多個國際法律會議陸續在香港舉行;官方多年來致力建立和推廣“調解為先”品牌,進一步發揮海事仲裁優勢,爭取成為業界首選。

至今香港已有近900間海運相關公司,提供約7.7萬個職位。前年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將香港列為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讓香港躋身世界頂級海事仲裁中心。

不過,有業界對於香港針對航運的政策不太滿意,認為事倍功半。例如聚焦在稅務相應減免上,但低稅本已是香港的優勢,優勢中再加大力度,效果並不明顯,而且這與包括20國集團(G20)和經合組織(OECD)在內的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對管控低稅措施的要求相背離。

對比上海和新加坡,香港首先輸在沒有長遠規劃上,很多政策都是單一性的,缺少通盤考慮。其次,香港海運業集群量遠遠不够。

香港中通社圖片

船東和船舶管理人、經營人是集群的核心,有了集群的核心才會有相應的高端行業服務人員來港。在劉洋看來,香港現在最緊要的就是吸引更多海運業集群,“築巢才能引鳳,一定要先把巢築好。”

同時,隨著周邊港口強勢增長,同质化竞争激烈,香港航運業的前路無疑在於如何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城市之間也急需整合合作,策劃組合港、物流便利化都是業界對新時期航運發展的建議。

不少航運學者均認同,先把大灣區運轉起來。連結內循環,同時把外循環做好,在航運的內外循環上,香港扮演著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這其實就是鞏固了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編輯:黃少華】

視頻

更 多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潮汕僑商富甲天下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個小村落中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來香港了!將促進產教結合 培養本地人才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