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葉建明:優化防控舉措 堅定抗疫信心

分享到:
2022-03-30 13:4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連續高位的新冠感染人數與死亡個案從25日開始終於雙雙下降。不過,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個案數字雖顯著回落,但仍處於非常高的水平,市民絕不要以為疫情受控而在防疫方面有所松懈。

第五波疫情的高峰值或許正在過去,但風險並沒過去,超高的感染人數與死亡人數依然是香港無法承受之重。不過我們可以借此疫情喘息期,冷靜科學分析此波疫情特點及可能走向,總結經驗教訓,重新梳理並優化防控措施,調配好抗疫資源,增強抗疫定力,夯實抗疫目標,並為可能反彈的疫情做全方位準備。

“三減三重一優先”依然是當下的重中之重。香港疫苗接種率低,特別是老人和孩子,成為奧密克戎攻破的“阿喀琉斯之踵”。目前政府提出要提升兒童、青少年、長者和院捨院友的接種率,推出家居疫苗接種計劃,上門為70歲以上長者、行動不便人士接種疫苗。為此,社會上需要有更多支持與鼓勵的聲音,配合政府“谷針”計劃。畢竟香港老人疫苗接種率低,與早前一些輿論簡單而不負責任地將一些老人死亡與接種疫苗牽扯在一起不無關係。解開老人疫苗恐懼,輿論的科學引導甚為重要。

實現“動態清零”,依然是抗疫的方向。社會大眾需清楚“動態清零”的含義,避免誤讀。“動態清零”並非是追求零感染、“零容忍”,而是“快速發現、快速處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力爭在短時間內做到“動態清零”,依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新冠防控策略。深圳7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就是一個例證。

(香港中通社圖片)


現在香港社會上有兩種心態,都不利於“動態清零”目標。一是隨著抗疫疲勞,以及許多人患病感覺像“大號流感”,所以對疫情滿不在乎,認為“與病毒共存”並無大礙;一種是悲觀絕望,認為“動態清零”做不到,或遙遙無期,對抗疫失去信心。

這兩類心態對香港的抗疫之戰都十分有害。對於前者而言,此刻奢談“與病毒共存”絕不可取。以本輪疫情為例,奧密克戎的確對多數人殺傷力不太大,但是,由於該病毒株傳播速度極快,感染人群基數大,令死亡總數及社會危害同樣巨大。媒體報道,有研究對有關國家在2021年8月至10月與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兩個時間段的相關數據比較分析,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的病死率確實下降了,但因疫情造成的死亡總數卻高於德爾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數。這意味著,奧密克戎毒株流行的總體危害並沒有減輕,不能掉以輕心。

悲觀絕望的情緒同樣不可取。人類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與病毒抗爭的歷史。令人聞之色變的中世紀鼠疫(黑死病)、天花病毒、霍亂、“西班牙流感”,都曾經在地球上肆掠,奪走以億計的生命。但正是在這樣一場場危機中,人類戰勝了病毒,獲得進步發展。

不可否認,新冠病毒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災難。疫情反復延宕,病毒變異增多,傳播速度加快,其導致的複雜性、反復性、艱巨性,是對人類的再一次巨大挑戰。但是,在兩年多的抗疫之戰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快速發現、快速處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動態清零”,正是我國獨創並行之有效的辦法。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一些國家都在利用科學手段,令疫苗,特效藥、檢測試劑等陸續問世並投入抗疫之戰。而香港在中央支持、特區政府發揮主體作用,愛國愛港力量全力參與“三位一體”的抗疫體制中,也在不斷總結教訓,積累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要求,“要提高科學精准防控水平,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這也是給香港提出的要求。隨著病毒變異以及抗疫進程的階段性變化,香港也必然要科學地調整一些策略,優化疫情防控舉措,以更適應“動態清零”的目標,進而走向經濟社會的常態化,並實現與內地及海外的“正常通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在抗疫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凝聚起戰勝困難的強大力量,堅定信心、堅持不懈,才能走向勝利。


(作者葉建明為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編輯:蔡志東】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黎以達成停火協議 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
匯聚世界各地藝術臻品的秋拍現場 哪些藝術品值得大家留意?
一張香港飛香港的機票 與180名學員友師空中暢游
她用一把剪刀 剪出“紙上香港”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