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謀國家統一大業

分享到:
2022-08-19 19:4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發表以來,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明白祖國實現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是大勢所趨;意識到美國“以台制華”,島內“倚美謀獨”的圖窮匕見,正加劇兩岸對抗和台海局勢動盪,令兩岸統一的步伐必然隨之加快。

 

白皮書強調,我們願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

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一直很清晰,“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這兩個“最大”體現了對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切身福祉的維護,對台灣地區未來的全面思考,對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謀篇布局。即便當前美國介入台海令局勢更加複雜,但中國共產黨希望實現和平統一的初心不變。台灣同胞應該看到其中的良苦用心。

爭取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需要兩岸四地中國人共同努力。其中,台灣民眾是重要的持份者,在對未來何去何從的選擇中,台灣民眾需要看清楚,想明白。能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襄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盛舉。

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國家民族大義所在。淺淺的海峽,卻是最深的鄉愁。兩岸一水之隔,卻咫尺天涯,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撫平創傷,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所決定的,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和勢所決定的。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團結兩岸中國人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赴民族復興大業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為2300萬台灣同胞謀求和平安定的生活。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發了一篇標題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的封面文章,稱台灣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而導致危險的根本原因在於“台獨”分裂勢力及美國等外部勢力為實現其政治與戰略圖謀,主動挑釁,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底線,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美國政壇第三號人物佩洛西竄台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台灣民進黨當局上台後,不僅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歪曲否定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九二共識”,而且大搞“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活動,並利用美國對華戰略調整“倚美謀獨”。而美國面對崛起的中國,進行全方位的圍堵,“台灣牌”被他們視為甘之如飴的“武器”屢打不爽。選擇“台獨”,就絕不會有和平。“台獨”分裂勢力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而外部勢力為“台獨”撐腰,成為攪動台海危機的罪魁。過去43年來,美國向台灣推銷了超過700億美元的武器,給台灣地區帶來的是“和平穩定”還是巨大風險,台灣民眾看得清楚。

相反,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推動下,兩岸打破隔絕狀態,兩岸關係獲得發展,交流合作日益廣泛,互動往來日益密切,給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相信台灣民眾對此有切身感受和明顯的對比。

兩岸和平統一對台灣民眾只有好處,沒有損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陸提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這個方案是為了解決兩岸之間的一些差異和分歧,包括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不同的信念、不同的意識形態。這些分歧並不能構成統一的障礙,“一國兩制”就是解決這些差異和分歧的最佳方案。在“一國”的基礎上,台灣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兩制”間的差異。

“一國兩制”是最佳方案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將繼續團結台灣同胞,積極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而且,“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並且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這是一個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贏的方案,期待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協商中來。

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兩岸中國人才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台海的長久和平穩定才能實現。在這一進程中,台灣同胞的參與非常重要。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希望越來越多的台胞能夠看清時和勢、認清利和害、分辨真和偽,順應歷史潮流、共擔歷史責任,與大陸同胞攜手同心,把民族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作者為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

【編輯:張琦】

視頻

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