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慎防西方媒體煽風點火分享到:
我們常說“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僅憑藉部分事實對人或事情大做價值評判,是一件層次很低的事情,應維持客觀全面的媒體則更應明白這個道理。可有些人偏偏喜歡“未知全貌,大做文章”,尤其是對於中國的事情。 近日內地有發生防疫措施的抗議,讓一些反華勢力又抓住了話柄。西方媒體藉此作為頭版新聞製造話題,反華份子亦表示大受鼓舞,說是從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讓他們失望的是,示威運動並沒有產生大範圍發酵。 歸根結底,這些示威本質上根本不是針對權力架構的反動運動。內地官方採取疏導措施防止事件失控,市民與官員們亦對示威的出現原因毫不迴避。示威發生後,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佈會上直指一些地方未經批准、動不動就“靜默”,忽視群眾訴求與權益,武斷且不合理,這才引得民眾反對。 可見示威者只是因為抗疫疲勞、不滿過於簡單化的防控措施而站上街頭,而國家也聆聽民眾的聲音,發佈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置,指導各地更加科學精準防疫,務求杜絕“層層加碼”、“一刀切”等防疫亂象。事件從頭到尾與外媒大肆渲染的“民主起義”有天壤之別。 不過西方媒體的原則就是,什麼問題都可以說是制度問題。在關於此次防疫示威的報導上,不乏見到“政治抗議”、“顏色革命”等字眼,仿佛中國人民身處水深火熱,示威運動就要遍佈全國了。事實上,在當局的疏導下,示威已經漸漸平息,這只是中國切換防疫政策道路上的小插曲。 不知各位有沒有從這次的示威事件中察覺出一絲熟悉感,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風波”,原本只是民眾不滿政府以傲慢做法推動修例引發示威事件,卻在外部勢力煽動下演變成一場國際政治事件,也成為了港版的“顏色革命”。不論是19年的法例修訂,還是今天的防疫政策,西方媒體的做法本質上是一樣的,將民眾對個別政策的不滿情緒歸結為對當局的不滿。只不過這次,西方媒體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
(本文作者为 全國青聯委員 新界社團聯會常務副理事長 譚鎮國)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