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全面通關再出發 主動接軌握機遇分享到:
![]() ![]() ![]() ![]() ![]() ![]() 新春伊始,我們迎來了好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2月6日起粵港陸路口岸取消出入境預約通關安排及不設限額,這意味香港與內地正式踏上復常互動之路。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與內地發展密不可分,疫情前每日有數十萬人次互動交流。奈何過去3年受疫情所困,人流、物流及資金流幾乎全部中斷,如今守得雲開,復常通關,香港各界必須不失時機,重整旗鼓再出發。 要重啟的正常互動,由每日陸路出境名額約6萬人上調至疫情前水平,特區政府一定要做足周全的準備功夫,當中包括出入境口岸的硬件設施、關口人手安排,以致交通配套等。但除此以外,更重要是當局能在宏觀層面做好部署,牽頭與內地政府協調,制定穩步長遠的政策支援港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步伐。 全國青聯委員、新界社團聯會常務副理事長 譚鎮國 廣東向來奮力拚經濟,日前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新一年發展目標和計劃,更預告要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廣東早已意識到“躺贏不可能”,明確了通過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的方向。面對廣東這個經濟大引擎,毗鄰的香港又應如何主動接軌,締造雙贏,打造疫後的新香港呢? 香港人素來靈活多變,具備國際視野,香港有健全制度優勢,而且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多所全球一百強的大學,不少學者專家屢獲殊榮,備受國際肯定。全面通關後,特區政府應及時從最高層開始,打通兩地發展的任督二脈,與香港各行各業的持分者加強交流,尤其在北部都會區、深港合作等方面主動跟內地溝通互補,這樣才能乘着國家大勢騰飛,造福兩地市民。 (本文作者為全國青聯委員、新界社團聯會常務副理事長 譚鎮國)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冉】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