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耶倫訪華看到了甚麼?

分享到:
2023-07-10 12:18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從今年2月“放風”到本月成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終於實現了訪華願望,於上周四起至昨日(6至9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

國務院總理李強於上周五(7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耶倫時表示,中美經濟利益緊密交融,互利共贏是中美經濟關係的本質,加強合作是雙方的現實需求和正確選擇,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是機遇而不是挑戰,是增益而不是風險,把經濟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不利於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李強指出,雙方應通過坦誠、深入、務實交流,就雙邊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為中美經濟關係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訪華期間,耶倫還分別會晤了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多位中國政府官員,以及國務院前副總理劉鶴,並與在華美國商界人士見面。耶倫此次訪華的時間較長、內容頗豐、信息量不少。那麼,耶倫訪華看到了甚麼?

(耶倫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終如願訪華 看到了中國的大氣

耶倫到達北京下機時,正好雨過天晴,一道彩虹出現在天空,李強在會見耶倫時以此作比,稱“中美關係不完全都是風雨,經歷過一輪風雨後,一定能夠見到更多彩虹。”他還說:“雨天看腳下只看見雨水,抬頭看才可看到彩霞。”中美都是大國,大國應有大國的樣子,中國的大氣由此可見一斑。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上月訪華,話說得很好,但轉過身美國對華的打壓制裁絲毫無減。就在耶倫訪華前夕,白宮透過媒體事先釋放信息,美國準備推出多項新措施擴大對中國的制裁,涉及範疇包括人工智能(Al)芯片、雲端運算服務,以及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高科技產業等。

盡管美國對華並不友善,但中國同意耶倫訪華,恢復與美國的對話,這是從中美兩國關係的大局來考慮。首先,美國把中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民主及共和兩黨都鐵了心要遏制中國,但中國仍然以和為貴,力爭把雙方的衝突降到最低。對話可以避免誤判、避免衝突升級,對雙方都是有益的事情。

其次,中美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聯繫都很緊密,中美兩艘巨輪發生衝撞,不僅雙方受損,也殃及世界,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盡最大努力避免衝突升級。

從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中,相信耶倫能看到中國的大氣。

耶倫是5年來首次訪華的美國財長,她會感受到今天的中國與想像中大不一樣,美國一些政客“基於實力地位與中國對話”的姿態已經不管用。

打交道過程 看到了中國的底氣

耶倫訪華前夕,中方出台了對鎵(gallium)及鍺(germanium)兩種稀有金屬的出口管制措施,鎵和鍺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光纖、太陽能電池板等高科技領域,被稱為“電子工業脊樑”。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報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鎵和鍺生產國,佔全球鎵產量的98%,以及全球精煉鍺產量的68%,而美國在這兩種關鍵礦物上依賴中國,2021年美國使用的鎵和鍺,有一半以上是從中國進口的。耶倫訪華期間,公開表示對中國的這項出口管制措施擔憂,說明中國這一招足夠“硬核”。

耶倫此次訪華,應該看到中國與美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愈來愈有底氣。首先,中國更具主動地位,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之時,中國選擇了增持美債,關鍵時刻幫了美國一把,當時中國希望依託與美國合作發展自己,多少有“被動出手”的意思;但今天的情形不同了,美元信譽不如從前,而中國與許多國家的貿易採用本國貨幣結算,對美元的需求量減少,中國可選擇餘地變大。

其次,中國反制裁的經驗更加豐富,如果說2018年美國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發起對華貿易戰時,中國的應對還顯得措手不及,那麼現在中國在應對美國打壓時,“工具箱”裏的工具不斷增多,且足夠“硬核”。

續溝通 看到中美重拾信任艱難

耶倫是學者出身,而非一般的政客,她在4月的一次演講中說:“美中兩大經濟體完全脫鈎,對兩國將是災難性的,也將破壞世界經濟的穩定。”可見她是拜登政府班底中為數不多頭腦比較清醒的官員。

此次訪華,耶倫反覆向中國領導人和官員解釋,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鏈”,而是尋求基於對兩國都有利的“公平規則”,與中國進行“良性競爭”。盡管中國官員對耶倫有一定好感,但耶倫的這些話很難讓中國信任。

首先,類似的話,美國官員說過多次,但話音剛落,對中國的制裁接踵而來。美國不僅制裁中國,近期還向日本和荷蘭施壓,分別限制23種半導體材料及多款先進光刻機對華出口。美國官員的話有多少可信度?中方需要仔細掂量。

其次,所謂“公平規則”並不能由美國單方面定義,而應由雙方共同定義。但事實是美國不斷炒作“中國經濟脅逼”,要求盟國對華發起科技及貿易戰,這些過分的做法,連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都看不下去,領導人紛紛訪華,與中國進行溝通。美國自認為盟友實力很強,強大得可以自定規則,讓被動中國接受,這是不切合實際的。

再者,在中方看來,耶倫此行多少有“臨時抱佛腳”的意思。美國的債務已經達到32萬億美元,危機難以化解,中國是持有美債最多的國家,美國希望中國多購入美債,至少不要拋售美債。有求於人,說點好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至於說的話能不能兌現?中方還須觀察。

中國人辦事察人,歷來講究“聽其言,觀其行”,耶倫反覆向中國官員講述美國的意圖,但得到的回應是“希望看到具體行動。”保持溝通可以,但要重拾信任很難。

政治人物不能患“妄想症”,經濟政策必須基於客觀實際而制定,耶倫訪華對此應深有感觸。

近年中美貿易額屢創新高,2021年突破7,500億美元,2022年達到約7,600億美元,美國各界尤其是商界和民間團體,迫切希望中美加強合作,而不是對抗。今年以來,眾多美國企業高管來華,包括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等,他們在中國有很多業務,都反對美國與中國“脫鈎”,耶倫訪華期間與商界人士見面,也聽到了這種聲音。

看到世界期盼中美 擴經濟合作

中美兩國佔全球經濟產出的40%,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中美之間是繼續打科技及貿易戰,還是互利合作,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巨大。近日世界輿論對耶倫訪華高度關注,各國媒體都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這說明各國期盼中美兩國在經濟合作上能實現突破。耶倫訪華前,美國財政部前高級官員索貝爾(Mark Sobel)稱,在前總統喬治布殊(George Bush)和奧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期,兩國財政部每個層級的官員幾乎每天都會進行接觸,而現在雙方的對話非常有限,他提醒雙方,“如果沒有更多的合作,美國、中國和世界都將遭受損失”。

耶倫看到了中美經濟對抗帶來的弊端,此次訪華應該認識到及時糾偏、重回正軌的重要性。但願她回去之後,能夠推動美國改變對華經濟打壓的政策,為中美經濟合作注入正能量。

香港是全球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也是中美貿易的“中轉站”,中美經濟合作的穩定性愈強,愈有利於香港。此次耶倫訪華透露出的信息,對於香港各界、特別是工商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