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徐浩華:乘自由行“增城”之勢 促人氣轉化為財氣分享到:
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調研之際,國務院近日批准增加符合條件的人員簽發往來港澳“個人旅遊簽注”的城市,陝西西安、山東青島兩市率先被納入。其中,地處偏西北的陝西省首次有城市“入圍”,意味著西北地區同胞今後來港更加便利。 經歷疫情三年“冰河期”,本港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如何復常,是港人乃至中央十分關心的事。一年多來,隨著旅客接待能力、交通運力、旅遊環境逐漸恢復到近疫前水平,包括港人與內地旅客間的爭議和矛盾明顯減少,旅遊秩序提升,內地同胞文明旅遊意識增強,當下恰是自由行“增城”的良好時機。 觀乎疫後旅客訪港的目的,已從過去“購物型”轉變成現在的“體驗型”,尤其注重體驗本港的文體盛事和活動。筆者注意到,近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香港旅遊博覽會,吸引了300多個旅業機構參展,其中許多參展商推出不同主題和特色的深度游,以滿足不同旅遊愛好者的需求。參展商還反饋,更多訪港旅客願意為文化、藝術、演出、展覽、體育賽事等“買單”。可見,正在致力發展成中外文藝交流中心的香港,對遊客依然有較大吸引力。 今次面對自由行“增城”的契機,該如何將人氣轉化為財氣?除舉辦各類盛事外,特區政府不妨主動牽頭搞一些跨界協作,為文旅產業長遠發展探路。多年前,香港也曾以盛事“谷”旅遊,如2003年的“維港群星匯”就獲得了高人氣,訪港旅客數一度飆升。但始終缺乏長遠的配套政策及品牌產業加持,一時的市道暢旺未能持續,亦難以真正“生財”。 特區政府作為香港的“當家人”,應立足長遠、打破思維定勢,做好統籌角色,將酒店餐飲、展會博覽、體育、演藝、文化、零售、跨境運輸等上下遊行業一並考慮,鍛造完整的文旅產業鏈,使其成為中外文藝交流中心和盛事經濟的重要支撐。有關業界亦須繼續優化軟硬件,促使官商民合作,著力提升文旅業相關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開發更多更優的旅遊產品,讓旅客有優質、創新的體驗。這不僅有助人氣變為財氣,更有利於香港重塑熱點旅遊城市的形象。(完) (本文作者徐浩華為時事評論員、香港國際音樂節主任)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陳偉根】
|
視頻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