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中國外交新方略的觀察

分享到:
2024-05-30 09:4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最近一個多月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非常活躍。4月2日晚,習主席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兩國元首重申落實“舊金山願景”;5月5日至10日,習主席出訪歐洲的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發表了《中法聯合聲明》,將中塞關係提升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5月18日至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帶著龐大的代表團訪華,中俄元首舉行會談後,發表了《中俄聯合聲明》;5月26至27日,李強總理出席了在韓國首爾舉行的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這是時隔四年半後三方領導人的首次會談,會後發表了聯合宣言;5月30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習主席同四位阿拉伯國家元首共同出席開幕式,習主席將發表主旨講話。

圖源:新華社。

最近一個多月, 中美“鬥法”不斷升級。先是美國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零部件”,接著大幅度調高電動汽車等中國產品關稅;隨後,中國出台反制措施,對12家美國企業制裁。

這一切,讓人目接不暇,眼花繚亂。那麼,中國外交新方略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邏輯?

中美關係:鬥而不破

5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佈《關於對美國軍工企業及高級管理人員採取反制措施的決定》,從即日起凍結12家美企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並對10名美企高管不予簽發簽證、不准入境。

中方闡述反制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美國無視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客觀公正立場和建設性作用;二是美國以所謂涉俄羅斯因素為由對多家中國實體濫施非法單邊制裁;三是美國持續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武器。美方的三個做法屬“三個嚴重”: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美“鬥法”升級,火藥味十足,但還要看到另一面,去年以來,中美之間陸續建立了一系列對話溝通機制。包括:中美經濟工作組、中美貿易工作組、中美金融工作組、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同時,中美之間還在應對氣候變化、軍事安全等方面建立了溝通機制。

由此可見,中美之間有鬥爭,也有合作。雙方都明白,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不僅事關雙方,也關乎世界,不能衝破“護欄”。

總體來看,中國主張中美要超越“修昔底德陷阱”,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但美國對中國崛起不放心,不相信一個與自己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一旦強大起來會安分守己。因此,美國不斷地主動挑事,中國不斷地被動還擊。

中國處理對美關係奉行“鬥而不破”的原則,作為新興大國,“時”和“勢”均在中國一邊,因此,中國有足夠耐心等待。

應對變局:結網以待

時下,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大國博弈深刻影響這一演進過程。美國擁有40多個盟國,並透過北約和歐盟,直接或間接地充當歐洲的“領導者”。拜登政府上台以來,更熱衷於搞陣營對抗,已經組建“美英澳”、“美日韓”、“美日印澳” “美日菲”等各式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在經濟上構築“小院高牆”,在軍事上圍堵中國。

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但中國人善於“以柔克剛”。這些年來,美國在忙著“築牆”,中國在忙著“織網”。“牆”密不透風,具有排他性;“網”疏而不漏,具有開放性。

中國倡導的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國際合作公共平台,歡迎世界各國參與。如今,已令許多國家嘗到了甜頭;中國參與的“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組織都是開放平台,成立至今,不斷擴容。

中阿合作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中拉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機制、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都搭建了中國與各方交流合作的舞台。

中國還與一些國家建立了不同層次的外交關係:

第一檔次為“命運共同體”。該關係意味著,不管任何時刻,雙方都在政治、經濟、安全等各種國際事務中有緊密的關係,中國先後與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泰國、塞爾維亞等國建立命運共同體。習主席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信未來有更多國家對華關係會升級為“命運共同體”。

第二個檔次為“夥伴關係”。該關系意味着互不對立,並遵守“求同存異”原則,不攻擊某個特定的第三國,並且在重大問題上(如在西藏、新疆、台灣等問題)沒有根本分歧。現在,中國有54個“夥伴關係”國家。這部分又分為:“戰略夥伴關係”“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全天候戰略夥伴關係”等,“夥伴關係”的定語越多,表明關係越緊密。

第三個檔次為“其他關係”,比如,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與日本建立“戰略互惠關係”。

“牆”是剛性的,相互合作並針對第三方;“網”是柔性的,相互合作但不針對第三方。“築牆”與“織網”體現了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戰略選擇。

國際交往:義利兼顧

習主席訪問法國期間,雙方發表了《中法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在巴以衝突、伊朗核問題、紅海危機等中東緊迫議題上形成一致立場、發出共同聲音。中國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成員,主張按照“兩國方案”解決巴以衝突。

中國不是俄烏戰爭的當事方,在烏克蘭危機上,中國的立場一貫清晰。一方面表明:“公認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另一方面表明:“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中國主張用和平談判的方式結束烏克蘭危機,並為此不斷努力。

這些做法表明,中國在應對國際問題時,始終把道義放在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在與他國的交往中,也講求“互利共贏”。比如“一帶一路”,中國的出發點是:大家一起把“餅”做大,參與者都得利;而不是“你搶我的餅,我搶你的餅”。

綜上所述,中國外交新方略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大寫的“和”字。中華傳統文化當中有“和合”理念,以“和平、和睦、和諧”為目的,以“合作”為手段,與各國國家、各個民族共存、共生、共贏。這正是中國外交新方略的真諦!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國家的一份子,又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社會,凡事應透過現象看本質,認清中國外交新方略以及背後的邏輯,有利於香港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由治及興的路上走得更穩更好。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譚暢】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