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魯寧:時隔六年再次召開最高規格民營企業座談會,怎麼看?時隔6年3個月,中國最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再次召開。參會者中,智能製造、數字技術、綠色能源、電子晶片、數字服務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家佔據大頭,傳統製造行業和涉農行業參會者,也個個與“智、數、綠、模”沾親帶故。官方參會陣容同樣吸睛,政治局常委四人到會,政治局委員七人參加。 新華社通稿所發習主席講話內容字數不長但極其重要。“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高度概括出這次座談會的主題與主旨。 個人粗淺理解,習主席講話可分為層層遞進的三個層次: 其一,“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2018年11月首次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習主席所說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那句話是“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已人”,今天,黨和政府於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由“自已人”升格為“娘家人”,經制度性頂層設計,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對接機構由工商聯躍升為民發局; 其二,“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其中,“思想、信心、健康、高質量”謂四個關鍵字。時至當下,四個關鍵字個個有極強的指向性,雖說前期做了大量說服與引導,背後仍不同程度存在問題,有些問題還十分突出或複雜,有些問題將長期相伴相生; 其三,“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其中,“報國志、一心、善經營、促共富“同樣極具針對性,也是各類問題之所在。 習主席講話不回避矛盾但同時強調:“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毋庸諱言,困難與挑戰尤其是所引發的各種迷茫仍客觀存在,但經過前期工作情況已有所改善。若以股市作為衡量評判窗口,那麼,去年“9.24”之後,情況開始逐月好轉,去年國慶長假後好轉開始加速。今年開年,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周周出新,春節長假消費爆棚,節日氛圍火紅熱烈,開春後各行各業生產、創新熱情高漲,民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陰霾大部掃除,多數誤解與誤讀一朝釋懷。人勤春來早,蛇年新春有好兆,對沖特朗普重入白宮國際外環境進一步惡化,中國內部整個精氣神皆比去年順。 年前年後不到兩月內,六代機、無人機、機器狗、大模型、人工智慧等世界領先科技創新(迭代)成果層出不窮,爭先恐後與春爭俏。DeepSeek成為全球科技民企創新能力的新標杆,“科技六小龍”昭示中國科技民企整體創新能力新地標和廣域覆蓋度。2024年,中國科技創新之“創新國家指數”排世界第11位,這幾年基本上每年遞升1位。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有三股力量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成就了這場中國科技創新的別樣“春晚”如此絢麗多彩:一是國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它們沉浸於重大基礎研究和理論突破,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二是國企及行業研究機構,專注於基礎理論與科技成果跨界轉換與應用推廣,它們是科技創新的正規軍;三是類似深度求索這樣的民營科技新貴,2018月11月首次民營企業座談會時,阿里、騰訊、百度還是民企科技創新的“老三樣”,今日,各具地域氣質之“杭州六小龍”們,以創新為墨,技術為筆,共繪中華大地科技創新百花園,它們是整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先鋒隊。 至少有五大效應共同構築起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市場基礎和社會生態: 一是國內教育厚積薄發,過去上個本科祖墳冒煙,先今本科只是基礎款、入門級,外賣與快遞,本科騎手就達近千萬。教育厚積薄發,誰還敢說中國科技創新基礎之人口素質不夠高; 二是中國製造全面崛起,勞動生產率提升,產品升級迭代、為中國製造向“智造”轉型提供超大規模的創新需求,科技創新建立在高度市場化的基礎之上,廣受市場風沙吹打和雨露滋養; 三是資本市場創富效應持續釋放,資本市場雖不完美,但風投品類齊全功能齊備,一輪又一輪的創富風口,讓科創機會無處不在,創富榜樣批量湧現,科創激情持續熱烈; 四是國內超大市場潛力無限。14億中國人,任何一項技術創新,哪怕非常小眾,都有足夠的接納群體接納,產生的規模效其他發達國家無法比擬,這就帶來兩大效應:再小的創新也值得投入,再小的市場也能規模化。這就是中國市場能把任何高新產品做成白菜價,民眾消費得起,創新值得做,形成良性循之奧妙所在; 五是自信自強效應不斷壯大,美西方圍堵封殺,不但沒有讓中國科技倒退,反而由彎道超車遞進至換道超車,黑神話、哪吒二,就連在電影、動漫等文化領域都開始自信爆棚,感染和激勵更多民營科創先鋒隊集聚成事。 民營企業科創新湧現出深度求索之類畢竟是少數,塔尖熱塔中觀望塔底層冷,是民營企科創及應用落地的真實現狀。而長期存在的民企經營難,其主要案例都來源於處在傳統製造業底層的中小民企。與“杭州六小龍”作對比,量大面廣的它們,亟須通過各自的數位化嫁接,實現生產智造或局部智造,以此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增強把企業辦下去的信心。如果說,“杭州六小龍”之類的科技創新瞄準的是中外科技競爭的前沿,那麼成千上萬處於塔中部和塔底部的民企應用式科創,則決定中外科創競爭誰更有後勁。 以本次民企座談會為時間節點,蓄勢已久的民企科創步入一個新的重要發力階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供給、新需求將持續湧現。上一輪 ,民營企業的歷史性機遇叫開放搞活。新一輪,民營企業的歷史性機遇叫科技創新。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家們,科創(包括科技改造和科技提升)是你們集體的事,這一次別再猶豫別再遲到更別再掉隊,做到了就意味著做好了,就充當了科技創新的“制勝”先鋒,實現民企的更新發展,成就個人及家庭更高層次的人生飛揚。 (本文作者為資深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