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陳承宇:美國外延式戰略的全球代價:多極秩序下的治理反思

分享到:
2025-03-31 07:4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當“美國優先”演變為“全球代償”,華盛頓的單邊主義政策正將世界推向系統性風險。從經濟失衡到規則霸權,美國的外延式戰略在多極化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透過數據與案例,剖析其內在矛盾,並探討全球治理的新方向。  

失衡的內政:危機轉嫁的結構性根源

美國的對外強硬政策,實質是掩蓋國內治理失能的“政治止痛劑”:  

1. 稅制扭曲

美國前1%富豪的有效稅率僅23%,低於OECD國家均值12個百分點,中產階級卻承擔76%工薪稅負(IRS,2023)。此種稅制加劇貧富分化,削弱社會凝聚力。  

2. 債務貨幣化  

2020至2023年間,美聯儲持有54%的新增國債,通過量化寬鬆向全球轉嫁通脹成本,新興經濟體首當其衝。  

3. 利益閉環  

軍工複合體通過“旋轉門”綁定政策,2023年五大軍企的遊說支出甚至超過國會防務委員會年度預算(OpenSecrets數據)。此模式與19世紀英國“以殖民紅利掩蓋工業衰退”的邏輯相似,但當今的“全球南方”已非被動接受者。  

規則霸權:從雙重標準到多邊覺醒

美國的“競爭力焦慮”催生矛盾政策,暴露其規則制定權的雙重標準:  

1. 產業保護的悖論

   - 《芯片法案》向英特爾注資430億美元,卻以“產能過剩”阻擊中國新能源產品,導致美國光伏安裝成本比中國高38%(彭博新能源財經)。  

   - 對比中國“一帶一路”:印尼雅萬高鐵帶動沿線GDP增長2.1%,創造4.2萬本土就業(印尼統計局),展現“共建共享”模式差異。  

2. 美元工具的信用透支  

   - 美聯儲加息使阿根廷披索半年貶值140%,促使該國轉向金磚新開發銀行融資鋰電產業鏈。  

   - “去美元化”趨勢顯現:2023年人民幣跨境支付佔比達48%(CIPS),金磚國家本幣結算協議覆蓋35%相互貿易額。  

3. 資源主權的崛起

   - 剛果(金)重簽鈷礦合約,要求特斯拉等企業必須本地化電池組裝工序。  

   - 中國與玻利維亞的鋰礦合作,承諾80%產能留玻,樹立“資源主權+技術轉讓”新範式。  

戰略反噬:多極秩序的重構信號

美國的單邊主義遭遇三重反制,加速全球權力結構重構:  

1. 南方國家的制度突圍

   - 東盟推動“本地貨幣結算框架”,覆蓋成員國間65%貿易額;  

   - 非盟設立“泛非支付系統”,年省跨境結算成本50億美元。  

2. 技術合作的去壁壘化

   - 華為與巴西合作建設亞馬遜雨林生態監測5G網絡,採用聯合知識產權模式;  

   - 金磚科技走廊首年促成1,200項專利交叉授權,打破西方壟斷。  

3. 能源治理的公平訴求  

   - 沙特阿美與中企合資煉化項目,首次採用人民幣結算原油採購;  

   - 非洲清潔能源聯盟要求跨國企業轉讓15%光伏技術專利,作為項目准入條件。  

結語:超越霸權邏輯的文明對話  

歷史的弔詭在於,當美國重蹈“帝國過度擴張”覆轍時,中國正通過“全球發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大倡議重塑治理邏輯:  

- 全球發展倡議:在132國實施民生項目,平均縮減30%貧困率(UNDP);  

- 全球安全倡議:促成沙特-伊朗復交,中東軍購開支同比下降18%(SIPRI);  

- 全球文明倡議:推動43項瀕危非遺技藝產業化傳承。  

此非零和博弈,而是證明:可持續的全球治理需以“共同現代化”為基準。當佛州碼頭工人與深圳工程師共享工業4.0培訓,當內羅畢太陽能電站與休斯頓儲能網絡接入同一電網,人類或能真正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作者陳承宇博士為大灣區青年藝術與科技促進會創會會長、城市智庫“就是敢言”成員、香港認可財務策劃師及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