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屠海鳴:盛事經濟有起色,全球吸客是關鍵周日(4月6日)下午,融合時裝、電影、武術、漫畫、音樂、舞蹈元素的第二屆“香港流行文化節”在維多利亞公園中央草坪拉開帷幕。流行文化節期間,特區政府與業界將在數月內推出20多項特色活動,全方位呈現香港活潑多元的流行文化,再次吸引了國內外遊客關注。 此前,特區政府宣佈,今年上半年共將舉行逾80項盛事活動,向世界展現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魅力,促進本地經濟增長。 自從2023年開始,特區政府把推展盛事經濟作為提振本地消費的重要舉措。經過持續用力,已初見成效。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預計上半年各種盛事將吸引約84萬旅客,帶來33億港元消費額及18億港元經濟增加價值。 4月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一行,對香港舉辦國際盛事表示支持和肯定,希望香港繼續以創新理念促進文化旅遊業轉型升級。 香港盛事經濟有起色,值得點贊!要繼續做好,全球吸客是關鍵。 內地客源趨於平穩 香港旅遊發展局日前公佈數據,今年首兩個月訪港旅客累計達840萬人次,按年增加7%。其中,內地訪客約650萬人次,按年升4%。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訪港外國遊客遊客的增幅高於內地遊客。 事實上,疫情過後,香港和內地市場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之外圍環境影響,香港和內地“雙向奔赴”成為常態,儘管香港盛事經濟發展得不錯,但不能期望內地遊客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和“爆發式消費”,理由有三: 其一,內地同樣面臨消費不振的情況。近年來,內地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期”,舊動能需要逐步出局,新動能的支撐力還不夠強;比如,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波及諸多產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雖然銀行系統顯示個人存款總額居高不下,但整體上呈現“消費降級”的現象。正是基於這種情況,國家三番五次出台政策,提振消費,特別是針對家電和購房的補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因此,內地訪港遊客的人數可能會繼續增長,但人均消費額度,不見得會同步增長。 其二,內地消費市場優化升級。內地經過多年優化消費環境,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都大大提升,網購的便利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國際知名品牌進軍內地,也令內地民眾有了更多選擇。假如還是“舊瓶舊酒”,香港在購物方面對內地民眾的吸引力會減弱。 其三,匯率因素抑制內地遊客來港購物。疫情過後,美元經過十幾輪“暴力加息”,已經處於高位,去年雖有降息,但變化不大。港幣與美元掛鈎,港幣與人民幣匯率隨之波動。對內地民眾來說,拿人民幣到香港消費不是很划算;對香港居民來說拿港幣到內地消費更划算。這一態勢近期還沒有明顯改變的跡象。 當然,在看到內地居民“捂緊錢袋子”的同時,還要看到兩個情況。其一,從消費層次看,內地的中高端消費群體龐大,是香港吸客的重點,這部分人對高端演出、體育賽事、文化展覽的需求較高,香港的國際盛事對他們有很強吸引力。其二,從消費區域看,由於廣東與香港時空距離近、出行便利,大灣區是香港吸引遊客的“基本盤”,也是“最大盤”,香港的國際盛事對大灣區居民具有很強吸引力。 盛事之“盛”在於國際化 最近,2024年全球最受國際遊客歡迎的城市Top10出爐,中國香港位居第四。2024年,香港接待了2050萬人次國際遊客。這些數據來自咨詢公司Euromonitor,統計包括所有通過陸路、空路和海路抵達的國際遊客,包括旅遊和商務客,停留至少24小時,等等。 調查顯示,外國遊客喜愛香港的主要原因有:香港是國際都市和自由貿易港,以其繁榮的經濟、多元的文化和迷人的山海高樓景觀而聞名。香港兼具“東方之珠”的現代摩登魅力和東方文化底蘊,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旅遊和美食的天堂,也是國際航空航運重要樞紐之一。 中國有句老話:“旁觀者清”。以上評價反映出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是“國際化”。其實,香港的盛事之“盛”,貴在“國際化”。這既是特區政府推展盛事經濟的初衷,也可產生多重效益。 其一,吸引業界精英和高淨值人士,為提振消費加力。在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的背景下,“和平、安全、穩定、繁榮”成為大企業、大財團投資的重要考量。香港舉辦的國際盛事,令世人看到了香港的魅力,對投資香港的信心增加。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表示,截至今年2月,已有58個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或擴展業務,另有超過100家表示已決定或正準備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自2022年12月成立至今,已吸引近50家重點企業落戶香港,未來幾年將創造1.3萬餘個就業機會。 其二,塑造香港良好口碑,有利於長遠發展。今年1月舉辦的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吸引全球逾3000名金融和商界精英齊聚香港;今年2月舉辦的首屆“香港綠色周”,吸引超過5000名海內外嘉賓;今年3月舉辦的第二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探討全球氣候問題與綠色經濟的首屆“世界合一論壇”、首屆全球投資峰會、首屆《財富》創新論壇在同一周內登場,更展現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軟實力,引發全球高度關注;近日舉辦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是全球公認的最具代表性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之一,再次引來熱評。每一場國際盛事的舉行,都給“中國香港”的國際形象加分。 其三,促進內聯外通,助力國家開放大局。香港舉辦的國際盛事與內地息息相關。比如,舉辦金融盛事,邀請國家金融機構負責人出席;舉辦文化盛事,借助內地的文化資源;舉辦體育賽事、大型演唱會,吸引了大量的內地觀眾;還有許多國際盛事,是主辦方與內地合作的成果。推展“盛事經濟”,不僅推展香港經濟,還助力國家經濟發展。香港“搭台”,各方登場,促進內聯外通,實現互利共贏。 全球吸客潛力巨大 為期3天的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於3月30日晚在香港啓德體育園主場館落下帷幕,這是啓德體育園主場館啓用後的首場國際賽事,3日比賽吸引逾11萬名觀眾入場觀賽,其中,外國觀眾佔比很高,折射出國外遊客對香港體育賽事的喜愛。 “七欖”的成功,說明香港有條件、有能力、有辦法吸引國際旅客。香港有密集的國際航線,可通達世界主要城市;香港有優越的人居環境,令人賞心悅目;香港實行“兩文三語”,是普通法地區,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都不會感到陌生。這些有利條件,正是吸引國際遊客的優勢。 香港旅遊發展局公佈的數字顯示,今年首兩個月,非內地來港旅客顯著增長。從短途地區市場看,來港的台灣和韓國旅客人數都是約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數字增加3成3;印度尼西亞旅客約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數字增加了4成半。從長途地區市場看,美國遊客總數逾1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數字增加約兩成;澳洲和英國遊客分別為逾8萬和逾5萬,較去年同期數字分別增加了3成4和1成7。這說明,香港在全球吸客的潛力很大。 夏寶龍主任在會見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一行時,對做好香港國際化旅遊工作,談了很多思考和想法。他親切勉勵局長帶領文體旅局做好做實做細工作,秉持“守正創新”的理念,尤其在旅遊方面善用豐富的本地資源,推陳出新,說好香港故事。 夏主任的勉勵啓示香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香港舉辦國際盛事的舞台也越來越大。香港兼具國家和國際優勢,只要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定能舉辦更多、更好、更高層次的國際盛事,令“盛事經濟”這篇大文章更加精彩,發揮出更大效應!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