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石宏:美俄“和解”會不會損害中國利益?編者按:4月10日,美俄在土耳其進行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第二次會談。特朗普上任後,美俄關係明顯轉暖,特朗普也被指有“聯俄抗中”的圖謀,甚至他自己也並不否認這一點。那麼,美俄“和解”是否會對中國產生不利影響呢?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船武器》執行主編石宏為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撰稿對此進行了獨家分析,全文如下: 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一直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因為特朗普在今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就表現出了明顯的拉攏俄羅斯的態度。尤其是在解決俄烏衝突的態度上,特朗普撇開烏克蘭和歐洲,單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通話,而且到現在已經通話兩次。不久前,美國代表團、俄羅斯代表團、烏克蘭代表團還在沙特進行一輪談判。當然了,并非三方在一起會談,而是美國代表團分別與俄羅斯、烏克蘭代表團進行會談。儘管什麼協議都沒有達成,但是美俄接觸增加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在當地時間4月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美正在準備新一輪會談,以消除雙邊關係中的“刺激”因素并實現接觸正常化。 1. 美俄之間最近的頻頻接觸、互動,讓很多人擔心美俄關係會不會變得很密切,從而對中俄關係產生影響,使俄羅斯疏遠中國呢?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是美俄關係雖然在改善,但難以達到密切的程度,更不可能使俄羅斯倒向美國。所以,美俄關係的改善不會影響到中俄關係。結論說了,接下來講一下理由。 美俄關係最好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是在蘇聯解體初期、葉利欽擔任俄羅斯總統的時候。那時的俄羅斯是向美國一邊倒,并且俄羅斯還接受了美國人提出的“休克療法”。但是美俄關係不僅沒有因此變得蜜裡調油,反而日漸疏遠。到葉利欽執政後期,美俄關係已經變得相當冷淡。也就是說,葉利欽到執政後期意識到一味親美的道路走不通,因為美國壓根就沒有想著接納俄羅斯進入西方陣營,而是在繼續削弱俄羅斯,根本目的是讓俄羅斯分裂。 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打壓一直是多管齊下。經濟上,美國一直對俄羅斯打壓,使俄羅斯無法融入西方經濟圈;政治上和軍事上,美國將俄羅斯視為戰略威脅,指揮北約大舉東擴。在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時候,美國雖然嘴上強調俄羅斯統一,但對葉利欽的武力平叛政策持反對態度,私底下更是扮演著將車臣從俄羅斯分裂的策劃者角色,以及對車臣分裂勢力援助者的角色。葉利欽也就是在這時對美國徹底失望,這也是他最終選擇了普京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從一大堆親美人物中選擇一位作為自己接班人的主要原因。 葉利欽能看明白的事情,普京同樣能看明白。雖然普京迫於俄羅斯的實力虛弱,對美國采取了妥協態度,也就是容忍了北約的一次次東擴,但普京內心裡對美國的不滿情緒不斷積聚。而當北約東擴到烏克蘭時,普京無法再容忍了。因為繼續容忍的話,俄羅斯就沒有一丁點兒戰略空間了,等於北約要拿著槍頂在俄羅斯額頭了。於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普京率領俄羅斯展開了戰略反擊,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并保住了頓巴斯地區的自治狀態,北約的東擴暫時收到了遏制。 然而,美國將烏克蘭納入北約麾下、徹底消除俄羅斯戰略空間的心并未死。所以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美國繼續在烏克蘭培植自己的勢力,對烏克蘭軍隊進行北約化改造,支持烏克蘭政府對頓巴斯地區的親俄力量進行打擊。所以,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是必然,因為俄羅斯如果再不出手,那麼頓巴斯地區的緩衝區就徹底沒了。 2. 再說特朗普,在戰略思維上雖然與美國傳統的政治精英有所不同,但主要是手段的區別,本質上并無差別。特朗普并不反對北約東擴到烏克蘭,只不過是他覺得不能把俄羅斯逼急了,最終導致俄羅斯與美國進行直接對抗。 美國的傳統政治精英,也就是建制派的政客們主張同時對俄羅斯和中國進行遏制;但是在特朗普看來,美國已經沒有這樣的力量。所以美國應該改變策略,先穩住俄羅斯,最好是拉攏俄羅斯共同對抗中國,將中國徹底摁住。如此一來,再反過手來對付俄羅斯,那是輕而易舉。所以在特朗普第一次競選美國總統時,他就不斷強調他和普京關係多麼好,目的是“聯俄抗中”。在特朗普第一次競選成功,并且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之後試圖推行自己的“聯俄抗中”戰略時,美國的建制派政客們立馬給特朗普按上了“通俄門”,結果使得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不僅沒有改善美俄關係,反而使美俄關係變得更糟了。因為那個時期的特朗普羽翼未豐,面對強大的建制派壓力獨力難支,而且當時美國國內的“仇俄”氛圍很重。所以,特朗普為了自證沒有通俄、出賣美國利益,只好對俄羅斯采取更強硬的態度。但這樣一來,也使得普京對特朗普的觀感很差。 現在特朗普二度成為美國總統,上台執政後又重拾自己第一次競選美國總統時的“聯俄抗中”戰略。儘管現在的特朗普在影響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身邊的一眾閣僚也都是自己挑選的親信,而且美國民眾對曠日持久的俄烏衝突越來越感到不耐煩,反對繼續大力援助烏克蘭的聲音越來越大,但美國建制派的實力依然不可低估。所以,特朗普在解決俄烏衝突問題時步子并不敢邁得太大。 4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载有美国代表的车辆驶离俄罗斯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 3. 特朗普與普京已經進行的兩次通話,以及特朗普圍繞著俄烏衝突的多次公開表態,可以看出他的解決思路就是讓俄烏衝突先停火,然後再談其他。但是這種解決思路,普京是不認同的。因為在普京看來,特朗普的這種解決思路,實質上是給烏克蘭爭取喘息之機,特朗普自己也能撈到很多好處(比如他可以向美國選民吹噓自己解決了俄烏衝突,鞏固甚至提升自己的支持率),但俄羅斯啥好處也沒有。到目前為止,美國繼續在給烏克蘭提供援助,也沒有鬆動對俄羅斯的制裁。甚至為了逼迫俄羅斯答應停火,特朗普還威脅說要對俄羅斯征收“二級關稅”。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有兩項表現讓普京對他很失望。一是特朗普對歐洲并沒有很強的管控能力。特朗普只是不讓歐洲上牌桌,但沒有要求歐洲向俄羅斯做出妥協。結果是現在的歐洲對俄羅斯的敵對情緒越發嚴重,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變得更大。二是特朗普雖然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施加壓力,讓烏克蘭做出妥協。但是效果很差,澤連斯基不僅沒有向特朗普低頭,反而和特朗普對著干。因為澤連斯基已經看出特朗普內心不敢接受烏克蘭的失敗,所以他也就不怕了。面對特朗普的施壓,澤連斯基現在的態度是“耍光棍”:要麼美國斷掉一切援助,坐視烏克蘭被俄羅斯完全擊敗;要麼美國繼續在烏克蘭投入,讓烏克蘭繼續和俄羅斯對抗。很明顯,特朗普在行動上選擇了後者。 普京不是三歲小孩子,而是經歷了20多年風雨、經驗豐富的政治人物。特朗普想憑著一張嘴就把普京給忽悠了,實屬天真和一廂情願。普京提出的和談條件是先解決俄烏衝突的根源問題,再談停火,這和特朗普的解題思路完全相反,由此可也可以看出普京頭腦十分清醒,一點也沒上特朗普的當。 4. 說了這麼多,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美俄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美國不管是誰執政,都沒有也不會放棄對俄羅斯的戰略打壓和遏制。到現在,美國的國家戰略文件中依然明明白白地寫著俄羅斯和中國是美國的兩大戰略競爭對手。只要美國的對俄戰略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美俄關係就算改善也無法達到密切的程度,俄羅斯也就不敢疏遠中國。再退一步,就算美俄關係顯著改善,但如前所述,儘管特朗普想著法兒拉攏俄羅斯,可歐洲反而因此對俄羅斯更加敵視。這樣一來,俄羅斯就始終面臨來自歐洲的巨大戰略壓力,俄羅斯同樣不敢疏遠中國。 只有一種情況才有可能使俄羅斯疏遠中國,那就是美歐同時願意和俄羅斯交好,而且迅速熱絡到戰略夥伴關係的程度,但是這種情況在相當長的未來出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重要的是,中俄關係在過去30多年間并未受到美俄關係的明顯影響,一直在穩健向前發展,戰略互信程度越來越高。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邀請,對俄羅斯進行的正式訪問,就是中俄關係不受第三方影響、穩健發展的寫照。王毅外長此次訪俄,就是在美俄接觸增加、特朗普拉攏俄羅斯的背景之下進行的。俄方邀請王毅外長訪俄,并且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見王毅外長時表示,俄羅斯期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訪問莫斯科,就是向外界傳遞清晰的信號,中俄關係不會被挑撥離間,只會越來越好。 (本文作者為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船武器》執行主編石宏,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