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火龍再現 合境平安

分享到:
2023-09-25 10:0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 因新冠疫情而沉睡三年的大坑火龍9月28日至30日中秋節期間再次飛舞,市民可欣賞“火龍過橋”、“打龍餅”等壯觀場面,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今年更有夜光小火龍首次登場,大坑火龍少年團可以大顯身手。

巧手紮作草化龍

大坑坊眾福利會每年都會重新紮作火龍。火龍長達67米,製作過程十分講究。龍頭、龍尾骨架以籐枝製作,龍心(即龍身)則以麻繩為基礎,鋪上厚厚的珍珠草,再以鐵線牢牢固定。大坑火龍文化館營運總監湯錦權表示:“珍珠草可固定線香,令龍的形態更好。”

迎月日當晚,火龍會先移到大坑蓮花宮開光,儀式以客家話進行。插上長壽香後,鑼鼓聲一起,火龍便活起來,順時針方向在大坑穿街過巷。

活化建築利傳承

火龍不易見,大坑坊眾福利會參與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把屬於三級歷史建築的孔聖義學校舍變為大坑火龍文化館,讓大眾和遊客在中秋以外的日子也可欣賞舞火龍精華片段,更可深入了解舞火龍的歷史、大坑客家村的演變,甚至品嘗特色客家菜。

文化館去年10月正式開放,湯錦權表示,文化館每月接待超過2,500人,其中約一成是海外旅客,其餘包括學生和不同弱勢社群,反應理想。

他說:“火龍一年只有三晚巡遊,不是每名香港市民或外國旅客能配合時間觀賞。文化館開幕後,我們全年也可向訪客展示火龍的文化背景和演出精華。”

為了讓訪客體驗火龍紮作技藝,文化館將推出龍珠工作坊,讓參與者親手製作帶領火龍巡遊的龍珠。(視頻來源:政府新聞網)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