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屈穎妍:不願做中國人而赴英的香港攬炒分子,一到中秋都想念月餅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1月1日電 當英國新首相蘇納克入主唐寧街十號,一段引人注意的視頻立即廣傳天下,那就是印度裔的蘇納克在首相府門外點起了蠟燭。有網友打趣說,原來印度都有中國人的“新屋入伙拜四角”傳統。 香港作家屈穎妍近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蘇納克當然不是拜四角,而是慶祝印度的排燈節。排燈節是印度的大節日,要連續慶祝4天。相傳天神下凡降魔,驅走妖魔後,與大地女神生了一個兒子Narakāsura,但Narakāsura卻常常與邪惡為伍,還強迫凡間百姓不准點燈。應百姓所求,天神與Narakāsura展開一場正邪大戰,最後Narakāsura戰死,人民遂點燈慶祝。 屈穎妍說,作為印度裔移民的第三代,蘇納克並沒有忘記傳統,他信奉的仍然是印度教。作為一個英國公民,如今更已統領英國這白人社會,但一到關節位,就會露出印度人的根。正如所有不喜歡做中國人、遠走英國的香港攬炒分子,一到中秋,他們都想念月餅,一到大年初一,他們就會心思思想吃蘿蔔糕。民族的傳統入了血,騙得了別人,騙不過自己。 她指出,蘇納克拜相,印度總理莫迪立即在Twitter送上祝福,不過,他前腳說恭喜,後腳卻在印度繼續“去英國化”。印度中央邦宣布,自11月起,所有公立醫學院都要採用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授課。據英國《衛報》報道,印度醫科學校一直都是採用英語教學,但過去9個月,有近百名翻譯員正努力將英語醫學名詞翻譯為印地語,並即時修改課本,現在解剖學、病理學和生化學等科目的印地語教科書已翻譯完畢並印好。 報道指出,印度總理莫迪及其所屬的印度人民黨認為英語是“帶有奴性思維的殖民遺留物”,醫學院改用印地語教學,是要讓那些未接受英語教育的窮孩子也有機會成為醫生。 屈穎妍稱,莫迪的“去英國化”其實是有跡可尋的。今年9月8日,英女王離世那天,莫迪就在新德里著名的“印度門”舉行了“國王大道”改名儀式,將這條標誌性的“國王大道”(Rajpath)改名為“責任大道”(Kartavya Path),並將建國三傑之一的蘇巴斯.錢德拉.鮑斯的花崗石像豎立於此。 莫迪在演說中表示,國王大道代表殖民時期國王的權力,是人民被奴役與壓迫的象徵。改名,是要推動去殖民化,易名“責任大道”,就是要提醒每日走過這條大道的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要對國家和人民盡忠職守。 她指出,過去,大英帝國以三大象徵標誌着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總督的羽飾、元帥的權杖、法官的假髮,三者分別代表着政治、軍事和法律。如今,這些象徵已不復再現,連英語地位都漸漸被弱化了,印度人,已經在殖民者的陰影中醒覺過來。回看香港法院那些戴假髮的法官和大狀,原來未睡醒還在做着英國夢的,是香港這些頂層精英。 【編輯:刘春】
|
視頻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