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團

港大學者利用沉浸式3D技術記錄和研究人類的過去

分享到:
2024-11-21 15:0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21日電 香港大學文學院的考古學家利用尖端3D沉浸式技術,徹底改變了挖掘和記錄古代遺址的方式。考古學通過挖掘數千年前人們製造和使用的物品(如陶碗和食物中的動物骨頭),從建築到物品來研究人類的過去。許多考古發掘項目會為發現的空間和物品創建數碼 3D 模型,有些研究項目會與公眾分享 3D 模型作為旅遊推廣和教學工具,博物館也展示 3D展品。然而,要在實地考察和研究中有意義地利用這些數據,充分利用這些3D模型,考古學家需要採用全新的方法。

港大團隊通過在挖掘過程中佩戴混合和擴增實境(MR/AR)設備,創新地利用數碼3D科學數據在考古遺址中進行互動。利用混合實境(MR)眼鏡,使用者能輕鬆查看3D 模型數據,把模型與現實世界互動比較。相關設備包括 Microsoft HoloLens 2 和 Meta Quest Pro。擴增實境 (AR) 智能眼鏡在鏡片的小螢幕上顯示訊息,並配有攝影機和麥克風,方便免提數據收集。

香港大學文學院考古學家 Peter J. Cobb 教授強調了使用創新科技的優勢:“在挖掘過程中戴上MR設備,我可以在原始位置看到虛擬的拆除牆壁,這有助於我決定下一步的挖掘方向。我還可以在同一位置比較不同時期被拆除的古建築的多個部分。”

研究團隊使用 AR 智能眼鏡記錄基本數據,透過拍照和語音辨識來做筆記。Cobb教授指出:“在挖掘時,我們需要握住鏟子和刷子。考古學家在記錄數據時必須保持雙手空閒。”

帶領這項創新研究、來自亞美尼亞的港大文學院博士生Hayk Azizbekyan解釋說:“任何的團隊從未在實際的考古發掘項目中使用MR 和AR 設備進行挖掘工作,這是我們的創新成果!  我很高興能夠以未來的方式來研究古物並保護文化遺產。我們將這個項目稱為未來願景,因為科技讓我們能夠以嶄新的方式觀看過去。 ”

團隊還利用MR設備將3D掃描的古代陶片與實際陶片進行對比,有助於研究博物館展出的難以接近的文物。團隊預計未來藉助人工智能,可根據陶瓷碎片的形狀來促進它們的配對!

這項跨學科研究合作縮小了人文學科和工程學之間的差距。出於對推進考古學的熱情,港大文學院團隊與港大的工程師建立了獨特的藝術與科技合作夥伴關係。港大工程學院的譚榮芬創科翼為項目提供設備和專業知識。由於最新的 MR/AR 設備也有其局限性,跨學科團隊正在開發自己的客製化智能眼鏡,以應用於未來的實地考察。(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