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說

通說:通與不通,香港的兩難選擇

分享到:
2022-09-13 22:1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從首例新冠肺炎個案在香港出現至今,已過去了587天。五百多天的防疫抗疫之路中,香港經歷了五波疫情,最嚴峻時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破7萬,最平穩時,也曾出現連續70余天本地個案“清零”的“曙光時刻”。

就在幾天前,香港疫情迎來了第五波後的小反彈,單日新增個案破萬。人們的心又懸了起來,所幸這次疫情很快得到控制,9月11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疫情似乎已有回落跡象。

香港中通社圖片 曹文毓攝


疫情反反復復,香港與外界的聯繫也斷斷續續。2020年2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封關,往來內地與香港的人流被截斷,至今已有571天。隨後的3月23日,特區政府宣佈25日凌晨起,所有非香港居民乘飛機抵港不准入境,香港與外界的關聯徹底截斷。

關易封難開,五百多天來,因應不同的變種病毒和疫情階段,政府一直在松嚴之間探索。對內通關上,從努力“清零”,到花式“谷針”,從“安心出行”到“紅黃藍碼”,從“回港易”到“來港易”,從協商“設關懷通道”再到爭取“逆向隔離”等。儘管關至今未開,但特區政府在未能進行“全民強制核酸檢測”的基礎上,推出了電子手環、污水檢測、封區強檢、快測日常化等措施,也算探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抗疫之路”。對外聯通上,從“不准入境”到“隔離21天”再到“14+7”(14天酒店隔離,7天醫學監察)再到“3+4”,到如今探討的“0+7”,對外聯通的門也在慢慢打開。

香港“3+4”檢疫措施實施首日 記者謝光磊攝


不少人批評香港政府太“保守”。日本、韓國、新加坡今夏已紛紛實現“脫口罩自由”,並重開國門廣迎世界賓客;泰國放寬入境要求後,街頭重現人潮,野心勃勃的泰國政府表示,希望抓住10到12月旺季,爭取每月吸引百萬國際遊客。香港九倉高級顧問吳光正指,全球已有70個國家或地區完全對外開放,促請香港10月前實行全面通關。

為何香港還要“嚴防死守”?現在是“開放”的時機嗎?

我們來看“3+4”的實施情況。“3+4”已實施滿月,香港輸入個案大致平穩。過去一周輸入個案維持在200宗以下水平,且過去一個月抵港首3日陽性比率約為1.2%,抵港第4至7日驗出陽性數目平均每日約50宗,亦未見明顯上升。可見香港疫情未因入境放寬而“爆煲”。

從這角度看,似乎香港邁入“0+7”是有“安全保障”的。從必要性的角度看,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中西文化交流中心,每年有不少國際賽事、大型論壇、頂尖演出在港舉行,吸引全球精英匯聚。業界擔心,若不放開防疫措施,機會可能會被其他城市搶走。

但香港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除了看輸入個案,還要看香港和海外的疫情差距。目前香港懷疑帶有奧密克戎BA.4或BA.5個案共佔比76.9%,其中BA.5佔比68%。而世衛數字顯示,BA.5個案在全球佔86.8%,這說明香港和海外的疫情有一定差距,只有等到兩者比例差不多,才是時候放寬入境限制。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的死亡率是0.6%,是流感的6倍。所以將“新冠”和“流感”對等的觀點並不正確。而多國的“疫情鬆綁”也確實為其本國疫情帶來挑戰。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8月29日起的一星期,日本新增新冠患者達116.4萬人,連續七星期為全球最多,並有高達2059人死亡。日本京都地區的14家醫院更在8月末發佈聯合聲明,稱第七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已達“災害級別”,日本醫療體制正陷入崩潰。這是不可忽視的“開關代價”,想必也是特區政府“慎之又慎”的主要原因之一。

聯名聲明節選 京都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官網截圖


另一擔憂是,對海外的“進一步開放”會否影響與內地的“通關”進程?目前香港正與內地商議“逆向隔離”,讓港人先在香港隔離再入境深圳,此舉被視為“通關”的“曙光”。對此,香港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認為,“逆向隔離”與對外放寬的同步推行並不矛盾。行政長官李家超13日在行會前見記者時也明確了兩個觀點:入境檢疫放寬會留意整體疫情、分析數據;“逆向隔離”方面則可獨立於疫情變化而進行。

中秋剛過,國慶將至,往年今日最是熱鬧時。近日罕見多位重量級人士發聲促開關,可見香港營商環境確實到了臨界點,這或許已不再是簡單的促經濟、順民意,而是存亡攸關的問題。但封關、開關都有代價,如何平衡,是對執政者的一大考驗。(完)


【編輯:陈烁】

視頻

更 多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
第九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 匯聚全球金融精英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順利完成 賽事觀眾:又大又新非常好!
內地車企排隊赴港、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下半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