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說

通說:悼念英女王的迷思:“去殖”等於否定一切?

分享到:
2022-09-20 10:5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當地時間9月19日11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國葬儀式開始。

hk_c_image.png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外媒報道,女王靈柩從威斯敏斯特廳移送到威斯敏斯特教堂後,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開始敲鐘,每分鐘敲響一次,共將持續96分鐘,以紀念伊麗莎白二世女王96年的生命。

這是1965年首相丘吉爾去世之後,英國首次舉行國葬,約2000人到場致哀。其中,有大約500位國際政要和王室成員。為此,倫敦警方出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安保行動。

《觀察家報》日前的社評指出,哀悼證明英國人仍然追求更包容的共同目標,希望英國人能够謹記英女王“無私、慈悲、忠誠、希望”的美德。

英女王的逝世全球關注,對她的悼念是普遍的。作為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殖民統治達157年的香港,自然也不例外。

“她登基,我七歲,這70年來,英女皇是我的長輩,看著我成長到老矣。香港在她的庇蔭下,人間福地,還有幾多個長輩呢,鮮花一束,謹致敬意,萬世流芳,大象無形。”

在眾多悼念女王逝世的港人當中,香港演員羅家英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上述言論,在兩地引起廣泛爭議。

爭議之處就在於“人間福地”這幾個字。有人認為,哀悼女王可以理解,但“福地”二字似乎美化了英國在香港百餘年的殖民歷史,批評羅家英“認賊作父”“戀殖心態”。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理解,並翻出羅家英以往的政治表態,稱其是明確的愛國者。

羅家英隨後删除原始博文並發佈致歉視頻,希望大家不要過分解讀他的發言。

事實上,英女王逝世後而引發的“戀殖”爭議不止於此。眼見部分港人疑似流露“戀殖”之情,有人再提香港“去殖化”,建議修改與英國相關之名稱,例如慈善機構、街道和建築等。

若然香港“去殖”,“皇后大道”、“彌敦道”等這些市民習以為常,游客“打卡”聖地的名稱,是否一概要抹掉?港人應如何看待這一段不可能忽視的殖民歷史?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19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對於殖民歷史,首先港人要瞭解“被殖民”是建基在受到武力壓迫下,中國被迫割讓;其次,香港的繁榮發展不能單純歸功於英國的殖民統治,政策便利發展並不是為了香港人,而是為了其殖民利益和商業利益而做,不能受反對派洗腦,將現有的發展投射到殖民歷史中。

有很多牽涉到政府全力資助的慈善機構名稱,都會冠以英國皇室的稱號,例如維多利亞慈善信託基金。在鄧飛看來,這些公共機構名稱可以進行“去殖化”,令公眾清楚知道自己是受助於特區政府,而非英國。至於街道名稱則需再議,因為徹底抹掉殖民歷史,不利於讓公眾客觀瞭解歷史,短期內更會帶來混淆。

香港《大公報》評論指出,“去殖民化”並不代表要否定過去的一切,而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即需要繼承和發揚舊事物內部積極、合理的因素,拋棄和否定舊事物內部消極的、喪失必然性的因素。

從人性角度,緬懷一位可尊可敬的老人的離世無可厚非,我們應保持最基本的尊重。但過度地悼念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容忽視。

hk_c_image.png

不要忘記,“港獨”在“黑暴”期間進行所謂的“重歸英國”計劃,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絕食請願”,揮動英國國旗,唱著《天佑女王》,要求英國政府將香港重新納入“英聯邦”,讓香港居民擁有英國國民身份……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
第九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 匯聚全球金融精英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順利完成 賽事觀眾:又大又新非常好!
內地車企排隊赴港、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下半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