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說

通說:“南海仲裁案”八年之變

分享到:
2024-07-15 09:16 | 稿件來源:通說

【字號:

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裁決12日剛剛好滿八年。但在眾多國際海事仲裁案件當中,“南海仲裁案裁決”本身就是最大的笑話,也是偽命題。

因為對於“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中國始終秉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立場。這一官方立場亦被國際社會廣泛知曉。

這意味著爭議方根本沒有承諾參與所謂仲裁,這個仲裁的結果還會是公平、公正,還有合理性可言嗎?

“南海仲裁案”最終未到達成和平解決問題的效果,反而惹起了更多爭端。

香港新聞網、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學者,他們普遍認為,所謂裁決不僅沒有積極解決中菲的海上爭議,反而加劇雙方矛盾,使地區局勢昇溫。要想處理好海上爭端,還是要回到外交溝通的正常軌道。

首先,回顧一下南海仲裁案節點:

2013年1月,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

2013年2月19日,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此後多次重申此立場。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指出菲律賓提起仲裁違背中菲協議,違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違背國際仲裁一般實踐,仲裁庭不具有管轄權。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裁決。中國政府當即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上述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2016年7月12日,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

仲裁案本身存在諸多嚴重法理缺陷,這也意味著所謂裁決只會加劇南海問題的複雜性。

首先,國際法不是一部單一法律,某一部公約也無法代表國際法的全部。其次,從國際法權利看,仲裁庭擴權、濫權侵犯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所享有的權利。仲裁裁決在法律解釋和適用、事實認定、證據採信等方面存在重大謬誤和瑕疵。

身為律師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表示,在法庭打官司往往費時失事,仲裁是解決紛爭最好的方法之一。仲裁其中一個備受追崇的原因是爭議各方可同意由一位中立的仲裁員公平地處理事件,而且仲裁必須得到各方同意才能够進行。在眾多國際海事仲裁案件當中,南海仲裁爭議是其中一個最大的笑話,是典型的反教材。

陳曉峰問道,試問如果某所謂爭議方根本沒有承諾參與某仲裁、負責仲裁的人員有所偏頗,而且用來作為典據而引用的法例或公約根本不包含主權爭議而只涉及海事爭議,有人仍會覺得這是一個公平公正的仲裁嗎?這可謂“非法”的仲裁裁決能够執行嗎?在世界有公信力嗎?

八年來南海局勢變化

從2016年至今,南海經歷了動蕩期。部分國家利用仲裁裁決為其背書,加速推進單邊行動。例如,菲律賓在仁愛礁、仙賓礁、鐵線礁的很多行動都是以所謂裁決作為依據。

香港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彭念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所謂裁決剛出台時,南海緊張局勢達到了一個頂峰。但由於菲律賓自身的政府變化,前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中菲在南海的對抗有所減弱,南海局勢呈現降溫趨勢。但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上台後,南海局勢重新回到緊張狀態,這種緊張的狀態比2016年持續得更久,發生的摩擦更劇烈。

各國對所謂裁決態度變化

對於裁決,中國始終秉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立場。不過,除了菲律賓之外的部分東盟國家的立場比較“徘徊”。

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對香港中通社表示,一些國家曾試圖利用裁決背書,鞏固海上主張,但他們又希望通過和中國談判管控海上形勢,促進爭端解決,因此他們的立場比較矛盾。特別是隨著菲律賓利用裁決,加速推進單邊行動,使周邊國家意識到裁決可能會加劇中方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周邊國家看到了裁決的負面效果。這些國家的立場慢慢發生變化,從過去對裁決保持沉默,到後來的默許,甚至試圖利用裁決鞏固自己的利益,到慢慢地開始尋求另外一種途徑妥善處理海上分歧。

不過,個別域內外國家仍將非法無效的南海仲裁案裁決奉為“圭臬”,成為域外國家加大在南海介入力度和軍事存在的藉口。例如,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軍艦穿越行動,都是以仲裁裁決說事。這使中國與美國以及其他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軍事較量有增無減,也是安全形勢昇溫的動因。

彭念也指出,八年來,美國對南海介入的力度更大、手段更多樣、更毫無顧忌,使南海又出現了新一輪的緊張局勢。在美國的撮合下,日本、澳大利亞甚至印度等域外國家介入南海的程度加深,不僅使南海問題國際化,也使海上鬥爭形勢愈發嚴峻。

裁決的負面效應凸顯

從目前南海法律紛爭和仲裁後南海局勢演變的現實看,仲裁裁決對妥善處理有關爭議問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以及對中國與有關當事國間的雙邊關係的健康發展、正在進行的中國和東盟國家“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

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仲裁裁決已成為南海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中國與有關當事國雙邊關係的“攪局者”、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有序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攔路虎”。

彭念亦認同所謂裁決的負面作用進一步凸顯。所謂裁決使中菲雙方在南海問題上以外交渠道緩和局勢變得更加困難,也使海上一線對抗加劇,同時,也開闢了法律戰的新戰場,這對中菲緩和爭端非常不利。菲律賓炒作裁決,打法律戰,實際上也讓菲律賓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海上爭議“死灰複燃”。例如,馬來西亞抗議菲律賓提交所謂“南海外大陸架劃界案”,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海上爭議也因菲律賓炒作法律戰又浮出水面,這也會造成陣營對立。此外,菲律賓挑起法律戰,勢必會把戰場引入到“南海行為準則”談判的過程中,給最為關鍵的談判帶來不利影響。

陳相秒也指出,“南海行為準則”談判受到了仲裁裁決的衝擊,讓南海地區的規則構建受到破壞。2013年,中國和東盟啟動了關於準則的磋商,要構建各方都能接受的地區規則秩序,但仲裁裁決出台後,部分國家試圖基於裁決定義規則,使得各方出現分歧。這不僅影響了準則談判的進程,也使各方矛盾更尖銳,讓構建規則的過程滿是干擾,關於規則未來怎麼走也充滿不確定因素。

談判磋商才是有效途徑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彭念認為,要想處理好海上爭端,還是要回到外交溝通的正常軌道上。菲律賓最為緊迫的是讓其外交部門主導其南海政策,而非放任軍方持續挑釁,否則海上一線將爆發更大衝突。而美國等域外勢力,應關注到地區國家對於南海和平穩定的迫切需求,不要鼓動菲律賓挑事,這也是讓南海局勢冷卻的關鍵。

陳相秒也指出,由於涉及國家之多、問題之複雜,國際法規則并非盡善盡美,南海問題不可能通過國際第三方機制解決。談判磋商、當事方直接對話,才是最終解決分歧的最有效途徑。

“南海仲裁案”紛紛擾擾八年以來,國際形勢已產生變化。首先是南海周邊國家,本想在南海問題上插一手,但近年看到無利可圖,已逐步退場,保持中立態度﹔另外,美國由幕後操手,轉為積極推手,增加了南海的風險﹔即管如此,由於中國立場堅定,菲律賓八年以來,并未得到實質好處,結果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號稱“被侵略”的國家公然祭拜二戰侵略者?烏克蘭大使此番操作是為何?
為何越來越多內地國產車企選擇到香港?
京華城案再次開庭 柯文哲被收押禁見
香港發展低空經濟是否可行?專家:大有可為
馬來西亞前部長:沒有“一帶一路”,我們猴年馬月也得不到發展的資金
馬凱碩:美國政客有一個堅如磐石的共識 即美國的首要任務是以某種方式阻止中國
香港竟有一座抗戰主題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