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國安條例生效後,香港如何惠民生?

分享到:
2024-04-02 11:4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後,把基本法23條的要求落到了實處。國安條例和國安法一同成為護佑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的“保護神”。在進入“後23條”時期,香港如何拚經濟、強治理、惠民生、鑄優勢?筆者圍繞這四個主題陸續撰文,闡述一己之見,本篇聚焦“惠民生”,以期拋磚引玉。

4月1日,“保衛香港運動”團體在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前,譴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攻擊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香港中通社記者 曹文毓攝) 香港中通社圖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參加政協港澳聯組會議討論時,充分肯定2023年港澳發展成就。特別是兩次提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有歷史擔當”,稱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拚經濟,包括紓民困、解民憂的舉措務實有效。

遵照丁薛祥副總理的要求,香港如何進一步做好“紓民困、解民憂”的工作?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認清大勢、拓展思路,匯聚“民生正能量”;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應積極支持特區政府的惠民舉措,形成促進改善民生的巨大合力。

輕裝上陣,創新實幹求突破

今天,當我們反思2019年的那場修例風波就會發現,“港獨”勢力成功地利用了“修例”事件,把市民長期積累的民生方面的怨氣,引向了反中亂港的方向,把民生問題與民主問題攪在一起,混淆視聽,製造混亂。

平心而論,香港的貧富差距是市場自由競爭形成的;民生問題成堆,也是多年來積累下來的。香港回歸後,中央不向香港索取一分一毫,還出台了許多惠港政策,力挺香港發展。香港的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好,屬於特區治理範圍內的問題,絕非“中央干預香港自治權”所致。但“港獨”勢力造謠生事、誤導公眾,掀起軒然大波。

從2020年2月中央調整港澳領導體制,到今年3月23日香港國安條例生效,經過四年多的撥亂反正,“愛國者治港”落到了實處,“行政主導”原則得到落實,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建立了起來。沒有了政治干擾,香港真正實現了“輕裝上陣”,迎來了改善民生的最佳時期。

應該看到,改善民生沒有了政治干擾,但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不同地區之間的利益之爭仍然存在。比如,特區政府去年準備把某個地塊用來建設公屋,有人歡呼雀躍,有人強烈反對,要拿出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方案,仍須做深入細緻的工作。

怎樣凝聚共識、形成強大合力呢?應以創新思維來謀劃。例如,探索建立社會事務協商機制。“凡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這是內地辦民生實事的經驗。香港不妨借鑒內地經驗,在民生事務上,有關各方先溝通協商,大家各抒己見,坦陳利弊,各方都充分表達訴求,在此基礎上尋找“最大公約數”。

一個解決方案不求百分之百的人滿意,但只要絕大多數滿意就具有可行性。總之,要建立一個機制,推動“凝聚共識─共識變現─項目落地”形成一個鏈條。這需要特區政府及管治團隊好好下一番工夫。

拓寬思路,放眼灣區解難題

進入“後23條”時期,沒有了政治干擾,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節奏應當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首先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由此,香港應放眼灣區來破解民生難題。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定位,大灣區是粵港澳三地共同的家園,香港應善於整合大灣區的優勢資源,把改善民生的空間拉大,以求最佳效果。

比如,香港的老齡化日益嚴重,安老養老是民生大事。廣東地域寬闊,自然生態好,物價溫和,房價較低,養老成本比香港低很多,現在的主要“堵點”在於兩地醫療體系之間。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10月份公佈的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已經就此作出安排,現在應持續做好在粵港兩地的“軟聯通”和“硬聯通”,讓更多香港老人樂意選擇到廣東常住。

又比如,青年創業就業置業也是民生難題。香港的產業單一,但大灣區產業多元,可為青年提供更多選擇。特別是在深圳前海,擁有“先行先試”的優勢,深港兩地在推進科創發展的同時,應聯手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令香港青年在前海生活,能夠感受到與香港一樣的文化氛圍,這樣就會吸引更多港青在前海工作生活。

總之,我們不要總是被“‘兩制’之別”限制了想像力,應多從“‘一國’之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謀劃未來,只要對國家和香港都有利的事情,就應大膽地去做、去試、去闖,發展經濟要有這樣的思維,改善民生同樣要有這樣的認知。

共同努力,匯聚“民生正能量”

進入“後23條”時期,香港“治”的基礎日益牢固,任何勢力要想在香港興風作浪,並不那麼容易。特區政府為民辦實事,相信不會再有人故意攪局、挑撥是非,這是難得的好環境。基於此,特區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把各個方面的力量動員起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民生正能量”。

區議會是一支重要力量。過往,在“泛政治化”背景下,淪為“亂港平台”的區議會成了“民生負能量”,很多時候不是改善民生的“幫手”,而成了政治爭鬥的“打手”。現在的情形不同了,區議會與地區“三會”、地區關愛隊共同承擔基層治理的責任。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指導下服務市民,區議會應發揮好諮詢和服務職能,在改善民生上發揮更大作用。

工商界是一支重要力量。過往,在香港社會動盪、治理效能不高的背景下,有的工商界人士有心承擔社會責任,卻擔心落實不好,更擔心某些別有用心之人搗亂,最終“好心辦不了好事”。現在,香港政通人和,“有為政府”建設成效顯著,行政效能顯著提升,工商界出資出力更有底氣。

行政和立法良好互動,為惠民生提供了正能量。過往,“攬炒派”議員經常把政府提交的議案當成籌碼,就連許多救急救難的民生議案,也在立法會長期擱置。現在,立法會既監督政府依法施政,又積極配合政府依法治港。這次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安條例就是最好的例證。今後,在改善民生方面遇到難題,也可嘗試透過立法的方式進行推動。

李家超行政長官帶領本屆特區政府已經在破解不少民生難題上,起了步、開了頭。今天,我們更應匯聚“民生正能量”,調動全香港各界別、各階層的積極性,凝聚大家的力量,只要思路對頭、方法得當,定有收穫。

今年2月,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來港調研時深入社區,他與地區人士和街坊代表真情交流,並饒有興趣參觀了“社區客廳”,詢問劏房住戶是否滿意。他認為此舉有效解決了劏房住戶所需,可以推廣。今年“兩會”期間,丁薛祥副總理在與港澳委員交流時,也專門稱讚了“社區客廳”的創意和舉措。中央領導的讚揚,給了特區政府官員和社區人士巨大鼓舞。這也說明,只要我們把民生好事辦實,就會得到中央的肯定和市民的認可。

“惠民生添幸福”,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時候了!齊心協力,必能攻堅克難,見到實效!

(系列評論之三)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紀東】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