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吳建東:香港這座城市真的失去了溫情嗎?

分享到:
2024-04-05 22:5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咦,好像這牧童也沒有找問路人要一文錢問路費啊。不過最近網上瘋傳一張“問路費一次$10蚊”的告示,不光引發內地與台灣的傳媒報道,還掀起網民激辯。那我們來看看這家香港油麻地便利店為什麼要貼這個“問路費”的告示。這家便利店前身是中港跨境巴士公司售票處,惟疫情期間巴士公司售票處搬遷,舖面改頭換面,結果通關後不少欲買車票或乘車的乘客找不到路,便入店內查詢。職員直言“一日百幾人問路”,部分人更態度欠佳,店方只好出此下策希望減少問路情況,表明會向問路者徵收每次10元的問路費,強調員工沒有義務和責任提供道路指引服務,又指“如態度不好,那是應該的,沒有誰欠誰”,不過現已撕走告示。

香港中通社圖片

   有人稱“資本主義,用者自付好合理”,有人說“熱心的人才有福報,你這種店直接這樣嗆,只是自己的涵養不夠”,更有人指問題也收費會損害城市形象,“擺明針對遊客,會趕客”。更有人將復活節香港空城的原因指香港人服務態度不好,只顧將錢賺到盡,導致香港己失去了溫情。

  香港這座城市真的失去了溫情嗎?我先說說我自己的親身經厲吧。復活節的早上在尖沙咀地鐵站遇到一對夫婦帶一個小朋友用普通話問到海洋公園怎樣走,我說我正好要去,跟我走就是了。到達後夫婦倆連聲感謝,我說這是舉手之勞。有次在中環IFC商場二樓,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原來是一個說普通話的內地老人因突發暈倒,頭部不小心撞到地面,流出了血,這時很多香港人立即上前救援,有幫止血的,有幫忙通知商場保安的,還有打電話急叫救護車的,有個香港女孩更是將受傷的內地老人親手送上救護車,才捂住心口說放下了一塊大石,這些香港人不怕“碰瓷”嗎?當然是救死扶傷是第一要務。還有一次,我兩個手提著很重的兩袋東西過人行天橋,有個老奶奶就追著問我要不要幫我提一袋。還有一次搭28路巴士,有說普通話的女子在巴士上說沒有零錢投幣,想找人換散一百元紙幣,我正好身上有散紙,就幫她投了幣,而這種事,我相信不少香港人也做過,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嘛,這才是一座城市應有的溫度。

  其實城市的溫暖在於每個人瞬間的隨手一舉,可能每天我們一句輕微的問候,一個微笑,都會給陌生人或者熟悉的人一個美好的一天的開始。每一個看似無意的舉動,隨手的幫扶,亦或是一句暖心的話,都會讓你感覺到這個城市的溫度。每一個平凡的個體,用看似平凡的小事勾勒出人和人與城之間的信任與關愛,牽掛與柔軟,最終串聯起來的是屬於一座城市的氣質與溫情。

 資本主義國家節奏快,追求效率,但也有溫情的地方。試想,香港的年輕人都喜歡去日本,不光覺得日本風景好,還覺得日本人很有禮貌。但要是在日本問個路都要收“問路費”,日本人又個個當你是孫子,你還會有心要去了解日本的風土人情嗎?其實到哪都會有不和諧的聲音,反之,到哪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動,我們不能事事都以偏概全。要想想那些拼命唱衰香港的人的目的是什麼,那些說香港不是“好事之都”而是“趕客之都”的用心是什麼!

  香港人大多數人都面冷心熱,但素質都很高,要想想如果香港真如某些人說的那樣如此不堪,也不會有很多外國人居住生活在香港,很多內地人移民到香港了。但香港確實也要放棄焦慮的情緒,多呈現對陌生人的善意與溫暖,讓他們踏上我們香港這個美麗的城市,都能感受到被這座城市的溫暖包圍。也會發現,香港的溫情從來就沒有失去,香港的溫情一直都在!


(本文作者吳建東,香港就是敢言)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