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

  • 【來論】吳英鵬:提請全國人大釋法合法、正當且必要,有利法治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實現了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但仍有些香港原有的法律制度未能很好地與香港國安法配套使用,影響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落實,因此有必要在制度上進行調整。目前香港的法律制度允許外國大律師以“專...

    11-29

  • 【來論】屠海鳴:落實國安法不容打折 風險隱患必須清除

      黎智英涉嫌“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昨日,香港終審法院駁回律政司的上訴,批准由英國御用大律師代理黎智英案。

    11-29

  • 【來論】趙秀嫻:特區政府應約束兩電加價

      現今香港市民依舊飽受疫情之苦,經濟亦正陷入衰退,經濟總量連續3季收縮,兩電卻不顧市民承受能力,根據燃料調整費而大幅上調電費,若以今年1月的電價作參照,中電加幅約19.8%,港燈加幅更高達約45.6%,創下香港回歸25...

    11-28

  • 【來論】黃偉傑:錯播國歌須有應對方案

      在韓國仁川舉行的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第二站香港對韓國的決賽中,主辦方竟將“黑暴”、“港獨”歌曲錯當成中國國歌播放。事件性質十分惡劣,不僅令香港各界群情激憤,全國各地不少人民也感到羞辱,在社交平台上聲討。須知道,國歌是國...

    11-28

  • 【來論】家國情懷 劍膽琴心 ──讀陳佐洱《回眸情依舊》感悟

      陳佐洱的新作《回眸情依舊》一書(中國文史出版社六月出版),我們幾乎同時收到。捧讀之餘,聚首晤談,彼此體悟最深乃文中的“情”一字。問情何在?父母之情為之孝,朋友之情為之義,愛物之情為之仁,報國之情為之忠。一位文質彬彬、...

    11-26

  • 【來論】屠海鳴:國安法的權威性、凌駕性、特殊性不容質疑

      律政司反對黎智英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來港代其辯護,昨日上訴至終審法院。前律政司司長、資深大律師袁國強在法庭的陳詞中指出,政府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由於本案是首宗國安法案件聘用海外大律師來港代表被告抗辯,故...

    11-26

  • 【來論】吳志斌:是誰在撥亂國歌的弦

      11月13日晚間,亞洲七人欖球賽在韓國仁川舉行,於賽前播放國歌環節,主辦方將一首與2019年香港黑暴、修例風波有關的歌曲,“誤”當成了中國國歌播放,特別是音樂播放期間,其畫面還伴隨着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底白色洋紫荊的區旗...

    11-23

  • 【來論】許小哲:優化人才政策體系 有助香港提升創新活力

      中共二十大報告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列為專章,強調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就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出詳細部署,並首次將人才問題提到與高質量發展幾乎並重的位置,強調突出人才引領驅動、人才自主培養...

    11-23

  • 【來論】屠海鳴:港重返國際舞台 須下好一盤大棋

      日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APEC峰會後回港,談及此番泰國之行時頗感滿意。出訪期間,他與多國領導人見面,與當地不同商會、企業會面,向他們再次介紹香港新的優勢,強調香港重返國際舞台。

    11-23

  • 【來論】林可超:中國大陸的吸力效應

      如今台灣最大的內耗是每兩年進行一次大型的選舉,候選人和其政黨為了爭奪權力,唯有千方百計地去圈套選民,圈套選民的舉措是一個週而復始的惡性循環,一方面要令選民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候選人及其團隊會盡其所能展示和宣講其正面...

    11-22

  • 【來論】吳子倫:助力青年向上流動 必須作出根本改變

      青年是社會上最具活力的群體,也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先鋒力量。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關顧青年發展,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要協助香港青年解決“四業”問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不過,現時大多數青年發展相關的措施都是“頭痛...

    11-21

  • 【來論】自覺尊重維護國家制度 推動“一國兩制”正確前行

      早前二十大勝利閉幕,我國人民上下一心,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近日分享了二十大學習體會,更令我們準確理解二十大精神,激勵香港各界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把...

    11-21

  • 【來論】陳曉峰:展現大國外交風範

      二十國集團(G20)首腦雲集印尼峇里島於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舉行峰會。本次峰會,印尼以“共同恢復,恢復更強”為主題;俄烏戰爭、中美關係、台灣局勢等議題成為峰會的重點,舉世觸目的“習拜會”,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和...

    11-20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