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

  • 【來論】呂堅:香港須提速打造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作為一個中西交融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在文化交流方面有得天獨厚優勢和條件,應當積極抓住機遇,響應國家主席的號召,加快打造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10-16

  • 【來論】屠海鳴:從民主黨記者會上狼狽現象談起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從明天開始到本月30日為提名期。昨日下午,民主黨宣布將派出6人參選。令人詫異的是,這6人當中的5人此前因不願宣誓效忠基本法而辭職。

    10-16

  • 【來論】屠海鳴:怎樣看待區議會選舉“最後1公里”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將從明天(17日)開始至本月30日。

    10-16

  • 【來論】沈家燊:津港交流無限好,合作共贏在其中

      這是我今年在第九次從天津返港途中的感悟,今年往返津港九次在天津香格里拉整整住了一百天,在回家的路上滿載著愛國愛港愛鄉的家國情懷,滿載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鬥志,滿載著促進津港交流的兩地情誼。身體有些疲憊,但心裏卻是暖...

    10-14

  • 【來論】黃碧嬌:應延長特別交通補貼

      近年來,交通補貼計畫在減輕市民出行負擔方面發揮了良好作用。疫情期間,政府加推臨時特別措施,將計劃的每月交通開支水平暫時由400元放寬至200元,並把每月補貼上限暫時由400元提高至500元。23-24年《財政預算案》...

    10-13

  • 【來論】莊元苳:垃圾徵費需加強宣傳 綠色城市未來可期

      隨著環保成為普世價值,環境惡化日甚一日,世界各國爭先推行垃圾徵費,旨在能夠源頭減廢,香港長期以來重視環境保護,亦不甘示弱。隨著特區政府多年咨詢準備,在條例草案通過後設立“準備期”與“適應期”,終於,香港垃圾徵費將於明...

    10-13

  • 【來論】屠海鳴:香港社會如何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

      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於香港同樣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香港社會如何全面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筆者認為,香港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用心用力,有所作為。

    10-12

  • 【來論】林德成:香港在“金磚”新格局中的發展機遇

      筆者認為, 香港不應忽視“金磚”的發展,未來香港可以發揮自身獨特角色,在多個領域中發揮,一是協助國家發展人民幣清算和結算系統,建設境外人民幣中心。二是建設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三是建立多領域交流交往機制促進文化領域發展。...

    10-10

  • 【來論】屠海鳴:從創科發展看“有為政府”的成色

      透過香港創科發展的亮點,可以看出特區政府沒有辜負中央的厚望和市民的期待,“有為政府”的成色十足!

    10-10

  • 【來論】季霆剛:歐盟著急烏克蘭的原因

      歐盟近期就烏克蘭戰事對中國大陸的警告愈來愈像烏克蘭戰事對歐盟而言有所失控或大失預算,歐盟貿易專員早前呼籲與中國建立更加平衡的經濟關係,指出歐盟貿易逆差近4000億歐元,同時還警告中國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的立場可能會危及...

    10-09

  • 【來論】季霆剛:斯洛伐克的民意選擇

      近日,斯洛伐克左翼民粹主義者、前總理費科(Robert Fico)與他的方向黨贏得了當地的國會選舉,他在競選時承諾撤回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並停止制裁俄羅斯。不少西方的評論都認為部分歐盟成員國的政府和人民都對烏克蘭戰事感...

    10-09

  • 【來論】高松傑:​“小青荷”志願者為杭州亞運的完滿舉辦貢獻力量

      杭州亞運會8日舉行了閉幕式。主創團隊把閉幕式現場打造為最美“亞運花園”,全球創數控草坪,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畫面,表達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意。在開幕式上,代表超過1億名“亞運數字火炬手”參與點火儀...

    10-09

  • 【來論】蔡毅:香港傳承發展中華文化拥有豐沛營養

      10月4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到位於香港跑馬地的黃君實家中看望著名鑒藏家、學者、書畫家黃君實,向黃老獻上節日的祝福和親切的問候,感謝他為祖國文化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和對香港文化繁榮做出的辛勤努力。鄭雁雄和黃君...

    10-09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