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綁架2300萬台灣百姓 民進黨在嚇唬誰?

分享到:
2024-09-07 18:3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9月7日電 據國務院台辦消息,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楊智淵犯分裂國家罪一案,經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依法開庭審理,於2024年8月26日一審公開宣判,以分裂國家罪判處楊智淵有期徒刑九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楊智淵是誰?

楊智淵1990年1月21日出生,台灣台中人。據報道,楊智淵長期受“台獨”思想毒害。2008年至2020年間,楊智淵為分裂國家、謀求“台灣獨立”,在台灣地區通過“台灣民族黨”、“一邊一國行動黨”等“台獨”組織,公開宣揚“台獨”分裂主張,積極實施制定“台獨”分裂行動計劃、圖謀推動“台灣建國”並加入聯合國等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

2022年8月3日,浙江省溫州市國家安全局依法對楊智淵實施刑事拘傳審查。2023年4月25日,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楊智淵涉嫌分裂國家罪一案,由浙江省溫州市國家安全局偵查終結,移送溫州市檢察院審查起訴。溫州市檢察院以涉嫌分裂國家罪對楊智淵批准逮捕。

法院審理後認為,楊智淵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分裂國家罪。楊智淵長期參與分裂國家活動,積極宣揚“台獨”分裂主張,且在“台灣民族黨”等“台獨”組織中起骨幹作用,行為性質惡劣。根據楊智淵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毫不意外,對於大陸依法懲“獨”的正義之舉,民進黨當局又坐不住了。台陸委會不僅表達“譴責”,更聲稱大陸“懲獨22條意見”針對的是全體台灣民眾,“任何台灣人都可以被定罪為‘台獨’分子”,呼籲台灣民眾慎重考慮赴陸必要性。

明明懲治的對象是極少數涉“獨”言行惡劣、謀“獨”活動猖獗的“台獨”頑固分子,針對的是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行為,怎麼到了民進黨當局口中,又成了“全體台灣民眾”?

也許是懾於巨大壓力,面對大陸今年以來連番推出的懲“獨”遏“獨”新舉措,污衊抹黑大陸、恐嚇台灣民眾、阻礙兩岸交流,已成了民進黨當局的慣用伎倆。

今年6月21日,大陸發布並施行《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共計22條,從法律上完善了懲戒“台獨”分子的工具箱。

但就在大陸出台懲“獨”司法文件6天後,民進黨當局便宣布,提高赴大陸及港澳地區旅遊警示至“橙色”,建議台灣民眾“避免非必要旅行”,並直言調高旅遊警示,與大陸頒布《意見》有關,引發輿論爭議。

8月7日,國台辦、中國公安部政府網站同步推出“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專欄,公布針對“台獨”頑固分子的線索舉報郵箱。依法依規打擊、懲戒“台獨”的執行推進,進入又一個新階段。

國台辦、公安部同步推出“懲獨”專欄。

一天後,民進黨當局又跳出來,稱大陸此舉對兩岸交流互動製造更多的障礙與傷害、阻撓兩岸人民往來交流,對促進兩岸良性交流沒有任何好處;並稱大陸沒有權力“懲治台灣人民”。

其實,不管是“懲獨22條”司法文件的重磅發布,還是“懲獨”專欄的落地實施,大陸方面已經反覆強調,只是為了打擊極少數頑固“台獨”分子,從根本上維護台海和平。

然而,民進黨當局卻故意混淆視聽,將一小撮“台獨” 頑固分子與絕大多數台灣老百姓劃上等號,更反過來以此恐嚇廣大台灣同胞;作為阻撓、破壞兩岸交流的一方,甚至開始“關心”起了兩岸良性交流。

說到底,如果認同兩岸交流,一心擁抱和平,又怎會擔心自己被作為“台獨”頑固分子懲治?一些“台獨”分裂勢力主動“對號入座”、積極“自主量刑”,恰恰說明他們知道自己幹了什麼。

對於民進黨當局強拉台灣民眾墊背、一心挑起兩岸是非的做法,島內對此並不買賬。即使“禁團令”至今未開放,去年赴大陸旅遊的台灣民眾仍超過176萬人次,是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出境旅行目的地。今年1至8月,更是有260多萬台灣同胞來到大陸參訪交流。一些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台灣網紅來到大陸,通過他們的鏡頭及親身感受,看到大陸與綠媒名嘴所說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他們正以實際行動,戳穿民進黨當局製造的謊言、謠言。

無懼民進黨當局“禁團令”,赴陸旅遊成台灣民眾熱潮。 (圖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大陸不可怕,那些在島內製造信息繭房、抹黑大陸的人,才是真的可怕;大陸不落後,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信口雌黃的人,才是真的落後。在懲“獨”法網和刑事利劍面前,到底是選對抗到底的絕路,還是走迷途知返的活路,一些人,該好好想想了。(完)

【編輯:施鑫岳】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到訪黃大仙 就《施政報告》聽取市民意見
【通講壇】香山論壇務實對話 南海問題各國態度如何?
香港警察學院結業會操|簡啟恩:現在社會平穩安定 實仍暗湧處處
美國反華議員逼問英特爾高管 試圖給中國潑髒水:天吶!為什麼你就是不願意這麼做?
陳水扁給柯文哲“送暖”用意如何?
哈里斯對戰特朗普 這一局誰贏了?
香港青年聯合國發聲:關於香港 這些數字足以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