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上訴庭裁定"共同犯罪"適用非法集結及暴動 不在場被告可入罪

分享到:
2021-03-26 11:17 | 稿件來源:大公報

【字號:

  一對夫婦和一名少女被控於2019年7月28日參與暴動及非法集結,惟獲判無罪。律政司日前提出上訴,要求上訴庭裁定“共同犯罪”原則是否適用於非法集結及暴動罪。上訴庭昨日裁定,“共同犯罪”原則適用於非法集結及暴動罪,即是不在現場的被告亦能以“共同犯罪”原則定罪,例子包括海外指揮人士、哨兵、提供物資的人士等。不過,今次結果不會影響三人的無罪裁決。

  符合“共同犯罪”原則人士

  •海外指揮人士

  •資助或提供物資的人士

  •以電話或社交媒體鼓吹參與非法集結或暴動的人

  •提供後勤支援的人,例如收集裝備、磚頭、汽油彈、其他武器等

  •負責監察環境的哨兵

  •駕車協助參與者逃走的人

  註:不限於上述六類人

  2019年7月28日,上環發生暴亂。經營健身中心的夫婦湯偉雄、杜依蘭及一名16歲姓李的女學生,被控當日參與暴動及作為交替控罪的非法集結,惟均獲判無罪。原審法官郭啟安在判詞中表示,普通法之下的共同犯罪意圖涵蓋並不身處事發現場的犯案者,故共同犯罪意圖不適用於非法集結和暴動兩罪,律政司於是提出上訴。

  據參與程度分主犯從犯

  案件由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副庭長麥機智及高院法官彭寶琴審理,而判詞由潘兆初撰寫。判詞指出,“共同犯罪”的參與者會招致獨立刑責,從犯就會招致從犯刑責。刑責不是取決於主犯犯了什麼重要罪行,或從犯怎樣協助犯罪,而是取決於他們的參與程度。法庭把犯人分為主犯及從犯,目的是分清他們的角色及參與程度,而不是指從犯比主犯有較輕的罪責。

  上訴庭認為,《公安條例》的目的是要維持公共秩序,對香港社會穩定繁榮相當重要,同時涉及公眾利益。共同犯罪者毋須身處現場,假如主犯被判非法集結或暴動罪成,從犯有份協助或鼓勵主犯的話都應該被判罪成,因為他們共同破壞了公共秩序,無論主犯或從犯都要負上刑責。

  包括海外指揮及鼓吹者

  上訴庭表示,根據《公安條例》的立法歷史,立法者有意在非法集結及暴動罪保留“共同犯罪”的原則,以維持公共秩序。假如在相關法例排除“共同犯罪”的原則,對維持公共秩序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正如律政司所說,非法集結及暴動是具有高流動性,參與者分工仔細,扮演不同角色,包括但不限於海外指揮人士、資助或提供物資的人士、以電話或社交媒體鼓吹參與非法集結或暴動的人、提供後勤支援的人,例如收集裝備、磚頭、汽油彈、其他武器等、負責監察環境的哨兵,以及駕車協助參與者逃走的人。

  上訴庭認為,無論這些參與者擔任什麽角色,他們都共同犯罪,所以要承擔罪責。若果“共同犯罪”原則不適用於非法集結及暴動罪,會造成重大漏洞,嚴重破壞公共秩序,這不是立法者的立法原意。

  由於律政司早前表示不會推翻該案的裁決,所以今次上訴庭的結果如何,也不會影響該案的無罪裁決。

  (原標題:暴動非法集結 不在場被告亦可入罪)

【編輯:huangyuan】

視頻

更 多
忘關麥!閉門講話意外流出 拜登第一句就直指中國
李家超率團赴京推介香港 南鑼鼓巷嚐“老北京”地道小吃
“含金量超高的演出!”多位奧運健兒現身“灣區升明月”晚會演出
老牌港星齊聚!灣區升明月晚會 唱響集體回憶
傑弗里・薩克斯:美國根本不在乎不發達國家 他們只想要通行權
美經濟學家:沒人拿槍逼美國公司去中國投資
【通講壇】黎巴嫩爆炸事件會否引發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