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香港逾七成受訪小學生希望與父親多交流

分享到:
2021-06-21 09:4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20日電 6月20日是父親節,當日在港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小學生希望與父親多交流,但只有四成人能滿足願望。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撰文分享,一名部門同事如何在疫情下兼顧工作與家庭,並向所有努力工作照顧家庭的父母親致敬。

  父親節當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公布“高小學生與父親相處模式及關系”調查結果,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間,以問卷訪問568名來自全港各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以了解小學生與父親的相處情況。

  調查發現,逾七成受訪者希望每天與父親交談多於30分鐘,但約四成的受訪者每天與父親的實際交談時間不多於30分鐘,近七成的受訪者不足一小時。反映子女的期望與父親實際上付出的親子時間存在頗大落差。

  不過疫情下港人親子關系有所改變。在負5分至正5分之間,受訪者與父母關系的分數分別為2及2.5分,顯示受訪者認為疫情下與父母關系有所改善,相信與父母居家工作讓子女有所依附有關。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協調幹事施文欣表示,相處時間對親子關系向來重要,可惜現代父母工作繁忙,大部分父親為口奔馳,忘記安排親子時間;建議父母每天預留至少30分鐘與子女相處。

  香港生活節奏快,尤其在疫情下父親的壓力與日俱增。據城市青年商會聯同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一項調查發現,294名受訪父親中,逾三成受訪者壓力指數達70分以上(滿分100),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問題,逾一成受訪者超過80分壓力“爆表”,需要專業人士介入協助。

  黃偉綸亦趁父親節在網誌發文,向市民介紹一位名為鄧承恩的建築署工程策劃經理,分享鄧承恩如何在疫情期間兼顧趕建臨時醫院和父親的角色。

  鄧承恩的幼子於2020年12月出生,當時他正在參與興建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項目。鄧承恩必須在4個月內完成6座病房大樓及其他配套設施,他的幼子在工程收尾階段出生,而6歲的女兒也抱怨父親常常早出晚歸,令他感到歉意並明白需要與家人好好相處。

  黃偉綸表示,抗疫期間面對繁忙的工作、照顧家人和初生幼子,可以想象鄧承恩所面對的壓力。但他以興建臨時醫院的經驗為例,寄語子女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應該努力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困難愈大,成功解決後,滿足感就會愈大。”

  疫情下無論大人、小朋友都面對不同的壓力,香港工會聯合會在父親節舉辦藝術工作坊,希望讓父母與子女享受互動時間。工聯會會務顧問陳婉嫻表示,這是一場非常好的父親節活動,看見一對對親子協作畫畫的場面歡樂有趣,希望能增強他們之間的親子關系。

視頻

更 多
藝術品拍賣超10億港元 梵高莫奈拔得頭籌
中央贈港大熊貓抵達海洋公園 香港市民:迫不及待想要見到它們!
灣區行|“差別只有二三十納米的時候,我感覺我們離成功近了”
跟著“蛟龍號”看深海 這位香港教授也覺得大開眼界
全城關注!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可可”抵達香港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華為昇腾910B的成功顯示我們“小院高牆”的戰略目標未達成
中國智能手機有多耐摔防水?極限測試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