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航天科學家勉勵香港學子志存高遠:向更遙遠的深空進發

分享到:
2021-06-25 08:56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24日電 “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24日分別在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持續進行,多位國家“宇宙天團”領軍人再次走入香港校園分享中國航天歷程,掀起“仰望星空”熱潮。

  當日上午10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首先在香港大學以 《長征火箭與中國航天》為題演講,為學生撥開“什麼是火箭”、“我國長征火箭如何發展”等種種“疑雲”。

  龍樂豪說,航天技術是國家安全戰略基石,是大國博弈的高地。半個多世紀來,中國航天自主創新、跨越發展,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

  將近兩個小時的講座,沒有一人離席。因時間有限,龍樂豪原本只打算簡短答問,卻因很多同學舉手發問而延長時間。他走到台下後,不少港生現場“追星”,紛紛從座位上湧到台前,將龍樂豪團團圍住,藉機請教航天知識:火星生命體、逃逸系統,各種專業知識問題顯現香港學生的專業素質。也有不少航天粉絲排隊求合影留念。

  龍樂豪拍了拍幾位年輕學子的肩膀,勉勵他們志存高遠,愛國家、勤學習,遙望深空的同時腳踏實地。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他在分享人生經驗時頗為動容地說,“我就是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是一個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設計師。”

  臨近中午時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以《“天問一號”的探“火”之路》為題,揭示天問探火遨九天的背後歷程。

  孫澤洲表示,火星的環境為研究帶來不確定風險,期間團隊成員不斷追根究底:如何度過寒冷“火夜”,以及抵抗低溫和風沙等諸多難題,但最終都被團隊一一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天問一號的背後是一支年輕團隊,35歲以下青年佔比六成,這也激發現場學生的好奇心:如何在畢業後的十餘年間,成為國家團隊的骨幹成員?

  孫澤洲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紮實掌握專業內容。他說,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為年輕人提供機會和平台,和香港學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也只是開始,希望將來有更多機會,為祖國航天領域發展共同努力。

  與此同時,兩場別開生面的講座也在香港理工大學同步進行。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以《仰望星空 北斗璀璨》為題作演講,闡釋北斗系統的意義,分享新時代“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

  謝軍介紹,北斗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氣象測報、通信電力、抗震救災等方面,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問答交流環節中,有香港學生現場表示對北斗產生濃厚興趣,問“若要進入北斗,應該選讀哪一科目?”謝軍笑答,航天系統是多學科系統工程,但在投入北斗工程以後,私心希望能夠多一些化學、物理人才加入。

  隨後,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以《築夢月球舒廣袖》為題,向香港市民介紹中國探月歷程。

  在探月工程的科研隊伍中,女性佔三分之一。被問及身為女性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張熇笑言,常有人問她此類話題,在她看來,無論是智商、情商抑或身體條件,新時代女性與男性並無區別。如果真心喜歡一項事業,就會願意為之付出,也會用智慧平衡家庭與事業,無怨無悔,最終實現人生理想。

  講座結束後,專程前來聆聽的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中四學生張子晴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說,講座加深了她對中國航天科技的了解,對北斗應用產生強烈興趣,佩服航天人的精神,並為國家今天的成就感到自豪。即使身為文科生,未來亦會關注中國航天發展,爭取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新聞

視頻

更 多
藝術品拍賣超10億港元 梵高莫奈拔得頭籌
中央贈港大熊貓抵達海洋公園 香港市民:迫不及待想要見到它們!
灣區行|“差別只有二三十納米的時候,我感覺我們離成功近了”
跟著“蛟龍號”看深海 這位香港教授也覺得大開眼界
全城關注!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可可”抵達香港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華為昇腾910B的成功顯示我們“小院高牆”的戰略目標未達成
中國智能手機有多耐摔防水?極限測試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