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夏寶龍調研澳門詮釋“一國兩制”實踐規律

分享到:
2024-05-20 10:52 | 稿件來源:大公報

【字號:

昨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結束了為期七天的澳門考察調研返回內地。考察調研期間,夏寶龍傳達了國家主席習近平、黨中央、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的關愛和指示,與行政長官賀一誠及特區立法、司法機構主要負責人會晤,會見了澳門中華總商會並與企業家代表座談,與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社團代表、社區人士代表等進行深入交流,深入基層全方位了解澳門的整體情況,在澳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考察調研活動逾40場。

夏寶龍深情的提出澳門是國家的“掌上明珠”,指出澳門擁有六大優勢:“一國兩制”的最大制度優勢;充足的發展空間優勢;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優勢;實力雄厚的經濟基礎優勢;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愛國愛澳的傳統情感優勢。他希望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

綜觀夏寶龍此次澳門考察調研,涉及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基層治理、社會民生、文化教育、青年發展等諸多主題,生動詮釋“一國兩制”的實踐規律,這對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同樣具有廣泛的指導和啟迪意義。

守“一國”之本,中央為特區“補短板”

夏寶龍論澳門“六大優勢”,首先提及“一國兩制”的最大制度優勢,其次提及澳門擁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優勢。此二者實質上具有緊密的邏輯關係。

澳門於1999年回歸祖國時,只有21.45平方公里,中央多次批准澳門填海造地,並劃定陸地邊界,澳門的陸地面積增至33.3平方公里;2015年,中央將澳門的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2021年中央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作為粵澳深度合作區,粵澳雙方實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管理體制,使澳門的發展空間擴大到224.76平方公里。與25年前相比,澳門的發展空間增至十倍多。夏寶龍感慨地說:“澳門已經不再是‘小澳門’!”

試想,如果沒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澳門的發展空間能有如此之大嗎?顯然不能!

澳門以往的經濟結構單一,長期依託博彩業,抗風險能力差,中央支持澳門適度多元發展,打造“1+4”產業,沒有地盤,給地盤;沒有資源,給資源。不遺餘力為澳門補短板,“一國”的優越性充分彰顯。如今,“總部在澳門、經營在橫琴”“生產在琴澳、市場在海外”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昨天,賀一誠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告訴港澳各界,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多年,但現時已有大扭轉,過往博彩業佔澳門GDP約63%,而去年博彩業只佔澳門GDP的比例為36.2%,爭取今年博彩業佔GDP亦是四成或以下。

此次調研期間,夏寶龍深入橫琴,實地考察橫琴口岸客貨車聯合一站式車道及隨車人員驗放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政務服務中心等地,再次為橫琴開發鼓勁加油,體現出中央對澳門適度多元發展的厚望和期待。

夏寶龍考察橫琴口岸客貨車聯合一站式車道及随車人員驗放廳

“一國兩制”給港澳兩個特區帶來的好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港澳“補短板”。香港和澳門共同的短板是地域狹小,發展空間受限,中央同樣不遺餘力地支持香港拓展發展空間。前海、南沙、河套都是深港合作的“試驗田”,也是香港向北拓展的“橋頭堡”。而粵港澳大灣區“+2”城市攜手打造共同家園,也可理解為“9”(廣東9市)是“2”(香港和澳門)的廣闊腹地,為港澳提供了更大舞台。

中央為港澳兩個特區“補短板”,不僅體現在拓展地理空間上,還體現在各種資源的配置上,隨着“一國兩制”實踐不斷推進,港澳兩顆“掌上明珠”還會有更多驚喜。

揚“兩制”優勢,中央力挺港澳“鍛長板”

夏寶龍考察澳門期間,深入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和南粵科技園的中藥廠,走訪調研園區澳門企業。夏寶龍特別指出,澳門協和醫院未來一定可發展成為澳門國際大都市的另一張“金名片”。

夏寶龍先後考察了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大學,參觀了澳門科技大學的智慧服務平台、校史室和創新科技中心,以及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澳門大學圖書館內的古籍館,給於高度評價。夏寶龍還特別提到澳門擁有中國境外唯一專門提供旅遊教育的高等院校──澳門旅遊大學,勉勵各大學既要做好硬件建設,也要做好軟件建設。

澳門特區政府確定的“1+4”產業,即做好博彩旅遊休閒業的同時,着力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澳門在這4個產業領域擁有一定基礎,但優勢並不明顯,中央大力支持澳門“鍛長板”。這是把“兩制”的靈活性與“一國”的支撐力充分結合,“一國”給動力,“兩制”顯活力,是“一國兩制”實踐的生動寫照。夏寶龍此次調研內容涉及到以上4個產業。

香港同樣擁有許多獨特優勢,中央同樣大力支持香港“鍛長板”。比如,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打造“八大中心”,此八個領域正是“香港所長”,中央給政策、給資源,香港應抓落實、搶機遇,透過“八大中心”建設,不斷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與一海之隔的澳門爭相輝映。

專注經濟民生,“掌上明珠”更閃亮

夏寶龍在澳門的社區調研,與社區工作人員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的“橋樑”作用,又走訪市民,了解民生狀況。

夏寶龍還調研了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澳門青年發展服務中心等,他十分關心青年創業者面對的挑戰,在與澳門青聯交流時提出三點勉勵:一是做好政治思想引領,二是儲備人才,三是搭建更多平台,推動更多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夏寶龍希望澳門專注經濟民生,提升治理水平,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自己,貢獻國家。昨天,賀一誠在總結夏寶龍考察澳門情況時表示,特區政府將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努力把中央給予的支持和關懷轉化成動能。

“努力把中央給予的支持和關懷轉化成動能”,這是澳門特區的課題,也是香港特區的課題。夏寶龍今年2月份調研香港七天後,中央惠港惠澳政策陸續出台;此次夏寶龍調研澳門後,相信還會有中央惠港惠澳政策出台。有了好政策,還要把政策轉化為紅利。比如,內地港澳“個人遊”城市擴容,已增到59個城市,港澳兩地應研究提升旅遊服務的策略,推出更多吸引內地遊客的項目和線路,讓惠港惠澳政策釋放最大效益。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香港已經實現了良政善治,政通人和,但也要看到,在涉及具體問題上,“評論家多,實幹家少”的現象還很常見,一事當前,說“不行”的人太多,說“怎麼行”的人太少。全社會專注經濟民生,就要多潛心研究問題,下深水,真解難,多一些實幹家。

香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夏寶龍此次調研澳門。連日來,《大公報》、《文匯報》用顯著版面對夏寶龍的澳門之行,進行了全方位深入報道:TVB、Now TV等電視媒體也用極高的頻率,播出了夏寶龍在澳門各場調研活動的電視新聞。夏寶龍的關注點,也是香港社會的關注點;夏寶龍對澳門的鼓勵,也給香港注入了信心。

夏寶龍七天密集調研超過40場,再次詮釋了實幹作風。他深入一線、傾聽民意、聚焦問題、直指要害的調研風格,給港澳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夏寶龍調研澳門,生動詮釋了“一國兩制”實踐規律。“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終歸是幹出來的,中央不遺餘力,港澳更須努力!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
跟著星爺電影打卡香港!影迷們不要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