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香港民間博物館隱於鬧市的時光機

分享到:
2023-06-17 16:26 | 稿件來源:《紫荊》雜誌

【字號:

朝花夕拾:物質文化私藏館

物質文化即是人類創造的物品、工具、建築、藝術品等有形的文化遺產,它們以某種方式記錄了過去和現在人類的生活、信仰、價值觀和社會組織等方面的內容。保存物質文化的價值在於保護和傳承人類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遺產,使其得以延續並為後代所學習和欣賞。透過保存物質文化,我們可以了解過去的社會、文化和科技發展,以及當時人們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觀。同時,這些物質文化也是珍貴的教材,可以啟發人們對藝術、設計和工程等領域的興趣和創造力。目前,一些香港的非公立博物館正致力於保存香港的珍貴物質文化。

屬於老香港的記憶——山頂纜車博物館

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位於中環山頂纜車總站,擁有15個不同主題的展覽區、200餘件展品。太平山的山頂纜車是香港的地標之一,從1888年運營至今的纜車給無數遊客帶來了歡樂與珍貴的回憶。進入館內,從19世紀至今的歷史細節展現於遊人眼前,負責建造纜車的英籍工程師的信件已經泛黃,放置在一旁的紅色舊纜車和曾經的售票機器仍舊嶄新如初。人們漫步在這些珍貴的藏品之間,從山頂纜車的變化之中感受著香港社會的變遷。該博物館全年無休,購買纜車車票後即可免費入場。

音樂桃源——唱片博物館

位於銅鑼灣39號的唱片博物館是音樂發燒友鄭漢深花了7年時間打造的一片桃源。這個狹窄的空間彷彿一座由約2萬件唱片、磁帶、留聲機等物件堆疊而成的堡壘,以緩緩流淌著的音樂抵禦外界的喧囂。不同時代的黑膠唱片銘刻著不同時代的文化,按下播放鍵,遊覽者即能感受到另一個時空緩緩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該館中的唱片收集相當廣博,從鄧麗君最後一場演唱會的聲音記錄,到“披頭士”樂隊發行於1971年的紅膠唱片,都被收集並放置於這所唱片博物館內,等待著下一位訪客的傾聽。

源遠流長:記錄行業發展的歷史館

行業博物館是一種將特定行業的歷史與文化保存並展示給公眾的機構。這些博物館通常收藏和展示與該行業相關的工具、設備、文物、圖片、文件等。通過陳列展品、解說等方式,行業博物館可以向公眾展示該行業的演變歷程、技術進步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等。種種行業的發展貫穿了香港社會的歷史,在參觀行業博物館的過程中,我們能切身地體會到時代與個人的息息相關之處。

閱盡千帆——香港海事博物館

香港海事博物館矗立在熱鬧的中環8號碼頭,這座記錄了中國航海歷史的建築靜靜守候著繁忙的海港與來往的船隻。經過擴容與翻新後的新展館共有4層樓以及觀港廳、太古海洋探知館等20個主題設施,在感受航運歷史的同時,也能讓遊人飽覽海港風景。這所博物館猶如一本記載了香港航運歷史發展的書籍,從中國近代的貿易發展史講起,將維港的建設、海盜的興衰、航運行業的現代化歷程等內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大家眼前,並讓遊客切身體驗海上的消閒活動以及海上通訊。穿行在不同的展館之中,能夠體會到航運行業的宏偉歷史以及海上生活的妙趣橫生。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醫者仁心——香港醫學博物館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不可避免地與疾病相伴,在與疾病的鬥爭之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銘記。醫學的歷史也是人類擺脫矇昧與恐懼的歷史,香港醫學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位於上環半山堅巷2號,其前身為應對1894年鼠疫疫情的香港細菌學檢驗所,目前共有11所展廳。在了解醫療用具的演進、醫學與護理的發展以及鼠疫疫情造成的破壞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醫護人員們付出的努力與犧牲。這所博物館的建築也極有特色,是少數幾間被保留至今的英國愛德華時代建築物,其外觀古典又新奇,結合東西方風格,別有雅趣,值得拍照留念。

報紙、鏡頭與話筒的故事——香港新聞博覽館

在中環必列者士街2號,我們可以找到亞洲第一個以新聞為主題的博覽館。該博覽館的選址十分精妙,香港的早期報社都在該館址附近,此外,該地也與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有著莫大的聯繫。在小而精緻的兩層展館裡,香港新聞的發展歷史以及重要的香港新聞被留存在玻璃櫥窗以及有趣的互動設施中。博覽館記錄了一代代香港新聞人的故事和他們使用過的器材、證件等,也展示了新聞拍攝設備的不斷變遷和新媒體的發展。

氣候、環境與自然:自然科學博物館

自然科學博物館是一種收藏、展示和研究自然界多樣生命形式及其演化歷程的公共教育機構。這些博物館通常收集並展示標本、化石、實驗設備和其他與自然相關的物品,並通過互動式展覽、課程和活動來向公眾傳授自然科學知識。此外,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扮演著保存自然資源、推廣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角色。這些博物館大多被設置於大學校園之中,在記錄下香港獨有的自然資源的同時,敦促著人們更加關心氣候與環境問題。

居安思危——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在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8樓,隱藏著一所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意義的博物館。曾到訪南極的探險家李樂詩希望向香港社會宣傳極地科考知識以及關注氣候變化的重要性,這一由綠色環保模式建造的博物館分為“極地廊”、“衛星遙感及環境監測”、“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新研究”及“香港賽馬會環保天地”這四個展廳。在這裡,遊覽者們可以切身體會登上“雪龍號”進行科考的奇妙感受,體驗一下極地的刺骨寒風,也能領略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技術帶來的嶄新變革,並欣賞作為“鎮館之寶”的風鈴狀南極石在燈光映照下的美麗姿態。在遊覽的過程之中,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會於不知不覺中銘刻在人們心裡。

地球的聲音——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該館位於香港大學本部,其展品主要為許士芬博士窮盡一生收藏的岩石與礦物,目前共有超過1,600件岩石、礦物、化石標本。在別具匠心的布置下,該展廳成為了一個有助於遊覽者了解地球歷史的自然科學教育基地,從宏觀與微觀的層面詮釋著地質學的魅力。通過觸摸展廳中間的互動地球儀,我們可以直觀地領略地質運動是如何塑造我們的生存環境的。通過動畫、聲音、奇形怪狀的沉積岩,該博物館將香港是怎樣一步一步成為今天的模樣這一漫長的故事娓娓道來。美麗奇特的礦石與神秘的化石在該館中成為了一頁頁有生命的書籍,它們彷彿會以某種方式變化、生長,吸引著遊覽者對它們的過去與未來產生好奇。

觸碰自然——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博物館

動靜結合的生態博物館有著和其他博物館不一樣的魅力,在了解嘉道理農場的歷史之後,去農場中觀賞悠然自得的小豬和豔麗的火烈鳥可以說是一樁美事。除此以外,這座建造在山上的農場簡直是一個小型的動物園,在清新的空氣之中觀賞各類動植物也是一個不錯的假日選擇。行走於這個以自然為主題的博物館中,猶如漫步在真實的山林之中。聆聽著鳥鳴啁啾,觀賞著奇特可愛的小動物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對這些奇特的生靈與這片獨一無二的天地產生喜愛之情。

古韻流芳:歷史文化博物館

歷史文化類博物館通常收藏和展示與歷史、文化相關的物品和文物,旨在向公眾介紹特定時期或地區的歷史、文化和傳統。這些博物館通常展示各種形式的文物和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建築、器具、紡織品、陶瓷、珠寶首飾、書籍、手稿、文學作品等。此外,一些博物館還會展示歷史事件、人物、生活方式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的展品。除了在本期刊物中重點介紹的美荷樓以外,其他的博物館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說著香港的故事。

時空交錯之美——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在美麗的林蔭道旁,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靜候著遊人的光臨,這所保存著大量由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的書畫、珍貴瓷器等藏品的文物館位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學圖書館附近,可以免費參觀。該館共有4層,並於館內外設有定期變換的展覽。許多文物在這裡經過修復後便開始展出,其中的藏品十分豐富,尤其是書畫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澱與精妙的修復,這些圖畫呈現出頗具古韻的色彩,而其上的人與物仍舊栩栩如生。在恰到好處的燈光照射之下,精美的漆器、瓷器與玉石散發出溫潤如凝脂的光澤。除此以外,該館中的藏品時間跨度極大,從新石器時代至20世紀前期的文物皆能於館中尋到。行走在文物館內,即可領略歷史長河的軌跡。

人傑地靈——饒宗頤文化館

饒宗頤教授是被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的國學大師,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外,他在藝術方面也極有造詣。饒宗頤文化館主要分為藝術館、保育館等設施,我們可於藝術館中欣賞饒宗頤教授獨創的甲骨古文書法以及兼具古今的繪畫風格。文化館的環境也十分優美安靜,其庭園有“天光雲影”之稱,是鬧市之中的一方幽靜之地,遊客可在館內的咖啡廳中悠閒自在地消磨時光,領略“天光雲影共徘徊”的風情。這座建築物也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其前身為荔枝角醫院,也曾在英國統治時期被用作華工宿舍等設施,歷經歷史的興衰榮辱。與這段曲折歷史相關的藏品也皆被收藏於保育館中,無聲地等待著後人的評說。

除了以上這些博物館外,香港還有更多的非公立博物館值得一覽,如保存了獨特“舞火龍”文化的大坑火龍文化館,有著眾多精美藏品的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發源於人們對生活、職業、自然以及香港社會的熱愛,並通過頗具巧思的手段將歷史的碎片撿拾並保存起來,精巧而有趣,值得我們為之駐足並細細品味,與這些被凝固了的集體記憶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神奇對話。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馬龍台灣之行掀起熱潮 謝立功:海峽兩岸交流不能斷
李家超率官員赴立法會午宴 這次就餐他們談了些什麼
從天后廟到清真寺只需10分鐘 宗教學教授們在香港感受到哪些震撼?
2500隻“大熊貓”登陸香港!還有超逼真真人版“熊貓” 把古天樂和佘詩曼都吸引來了 
搶先看大熊貓“安安““可可”萌態!12月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