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記明清時期粵港澳與絲綢外銷展覽最後一站在港舉行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9月7日電 “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展覽從8日起至12月17日於香港藝術館舉行,展覽共有108組珍藏,呈現明清兩代灣區風貌和絲綢生產工藝,讓觀眾認識粵港澳三地如何透過海上絲綢之路訴說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澳門博物館、香港藝術館聯合籌劃,是從2020至2023年聯合籌劃,繼首站廣州、第二站澳門後,巡展來到最後一站香港。 7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展覽的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也是粵港澳的對外平台,期望展覽能讓世界各地觀眾欣賞三地多元文化。明年香港將主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期望透過整合三地優質文化藝術資源,以城市聯動方式,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共建人文灣區”的倡議,為香港、大灣區及國際旅客,帶來更多更精彩的文化藝術體驗。 圖片來源:康文署。 圖片來源:康文署。 圖片來源:康文署。 圖片來源:康文署。 圖片來源:康文署。 圖片來源:康文署。 圖片來源:康文署。 圖片來源:康文署。 這次展出的珍貴藏品包括外銷畫、銷往海外的精美絲織製品如提花織物、手繪絲綢和刺繡絲綢、服裝飾物及家居織物等,分別於“灣區舊貌”、“絲綢外銷”、“絲綢換白銀”、“今日灣區”四個部分展示。 精選展品包括十九世紀繪畫粵港澳地區面貌的油畫作品《維多利亞城遠眺》、《濠江漁歌》、《廣州十三行商館》;三件屬國家三級文物,包括清代的白地絲綢手繪花鳥壁紙、廣東彩元繡莊的廣繡八仙賀壽圍屏、紅緞地三藍繡花蝶補服女褂。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一帶,自秦漢時期起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中外海上貿易的樞紐。至明清時期東西航路開通,絲綢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經由粵港澳大灣區運銷到世界各地。絲綢外銷見證了昔日大灣區手工業的輝煌和貿易全球化的進程。時至今日,絲繡技藝仍不斷發展,豐富大灣區的文化內涵,增強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繼續發揮積極的作用。(完) 【編輯:崔靜雯】
|
視頻更 多
國慶煙花匯演閃耀香港 吸引33萬人維港兩岸觀賞
國慶75周年|香港化身紅色海洋 港理大升旗手: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
國慶75周年|來香港看賽馬 感受別樣的國慶日
國慶75周年|香港特區政府及中央駐港機構舉行升旗禮
【通講壇】44年後中國公開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釋放何種信號?
深度拆解黎巴嫩通訊設備爆炸事件 揭秘情報機構如何搞暗殺
(足本視頻)香港特首李家超國慶酒會發表致辭 23條立法後首個國慶日意義特別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