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吳欽武:港人外遊熱意味著本地復蘇無望?太片面!分享到:
“逾130萬人次北上塞爆口岸”“長假大逃亡,港復蘇無望”……今年復活節假期再現港人離境潮,有報章在相關報道中張冠李戴(130萬為兩天出境而非北上的人次),並摘取部分本地相對冷清的商圈食肆狀況作對比,形成了轟動效應。但細品一下,這些說法未免過於片面和消極,忽視了香港經濟的多元化和韌性,以及本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吸引力。 除了疫情封關,每年春天一直是港人外游的旺季,為何今年特別火爆?首先,本次復活節緊鄰清明節,只需請3天假就可享用長達10天的長假,對於平時工作繁忙的港人來說,確實是出遊和回鄉祭祖的好時機。反映在數據上,自然也有短期內高於平日的出入境人流波動。當中不止到大灣區,也有到內地其他城市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不足為奇。翻看2019年數據,當年4月18日至22日的5天假期,就有610萬人次出入境。今次兩天共逾百萬人次出入境,不算太誇張。 至於北上消費的話題,最近很火。傳聞深圳山姆超市每個週末都被港人迫滿,甚至有旅行社推出“山姆專線”,搭載港人專門北上血拼。其實,這種現象也很正常。事緣十多年前筆者讀大學時,已有過類似經歷。當時本港許多學生人群,因消費力有限,會選擇在週末叫上三五好友,經東鐵線北上羅湖消費,唱K、打邊爐、逛超市購物等等,一天內完成再返港,人均只花兩三百蚊,十分划算。同樣,由於本地消費水平較高、跨境交通更便利,如今港人選擇在週末或假期北上消費,享受兩地的“價差”,是個人的選擇自由,無可厚非。這也是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縮影,以及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最好注腳。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香港經濟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譬如據特區政府最新統計,申請自2022年底推出的“高才通”計劃來港的人才已達4.4萬,另有隨行的4.6萬名受養人,即是總共9萬人已抵港開始工作和生活。當中,來自內地包括廣東省的申請者不在少數,這對本地的消費和經濟增長將有所刺激,對勞動力市場也是一個高質量的補充。 事實上,香港經濟並非如某些報道所描述的那樣差,也不是留不住人才。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本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對外地遊客和人才依然有吸引力,如近兩年特區政府力推的盛事經濟就已取得一定成效。觀乎港人北上消費熱,我們可學習內地嶄新的經營方式和服務態度來完善自己;如果一味地唱衰或散播悲觀情緒,只會起到削弱信心的反作用,更無助於經濟復蘇。 (本文作者是香港華菁會理事、“就是敢言”成員吳欽武)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陳偉根】
|
視頻更 多
380位港粵澳台青年企業家齊聚香港 他們為什麼而來?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來香港就如回到家 對香港充滿信心
女實習醫生被姦殺一個月後,印度性侵案仍在發生⋯⋯
世界三大名塔之一!《黑神話:悟空》的這個取景地來頭不小
在東莞台博會體驗“台灣一日遊”
【通講壇】外國政要為何這個時間點組團訪華?
韓國“N號房2.0”受害者到微博求助 中國女工程師向全球開源對抗Deepfake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