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

  • 【來論】盧業樑:揚言再制裁港官 美政客“以港遏華”之心不死

      美國5名跨黨派國會議員日前提出所謂的“香港制裁法案”,要求將包括香港法官、檢控官及政府官員在內的49人列入所謂“制裁”名單。這種拙劣的政治操弄,是美國一貫伎倆、打壓香港的又一戲碼,暴露美國“以港遏華”的卑劣用心。

    11-07

  • 【來論】閻偉寧:亂港禍華終將自取其辱

      近日,某些美國政客炮製所謂“香港制裁法案”,叫囂對香港政府官員、檢控官和法官實施制裁,這又是一次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和香港法治的卑劣無恥行徑。

    11-07

  • 【來論】屠海鳴:為何這麼多國家政要來進博會

      這幾天的上海,賓客如雲,攘來熙往。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這裡舉辦,參展的世界500強企業高達289家,為歷屆最多。筆者看到,整座城市處處人頭攢動,車水馬龍,一派熱鬧景象。

    11-07

  • 【來論】許小哲:濫施美式制裁 霸權霸道霸凌

      近期美國竟然提出霸道要求,將49名特區政府官員、法官和檢控官列入所謂的“制裁”名單,在國際社會和香港社會各界激起了許多反對的聲音。這種干涉中國內政的惡劣行徑極具短視的不良政治動機,不僅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也是對國際關...

    11-06

  • 【來論】季霆剛:APEC會議的陰霾與憧憬

      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將於11月11日至17日在舊金山舉行,而該會議雖然未正式召開,但似乎將反映亞太以及中東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11-06

  • 【來論】陳勇:增加支援家庭措施 完善社區互助網絡

      完善支援家庭的政策和措施是當前香港、甚至世界各地社會發展的緊迫任務之一。為了進一步實現和諧家庭,還需要更多的行動和政策支持。

    11-06

  • 【來論】屠海鳴:李家超無暇赴美參加APEC的考量

      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於11月15至17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此前美國某些政客反對邀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理由是李家超是美國制裁的對象。一直拖延到最近幾天,美方才向李家超發來APEC邀請。

    11-06

  • 【來論】屠海鳴:從五角度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這個會議於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共召開過5次,均稱為“全國金融工作會”,此次名稱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僅從名稱的變化,就可以看出金...

    11-02

  • 【來論】楊莉珊:完善選舉制度的四種邏輯關係

      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之後的首場由愛國者競爭的區議會選舉已經“進入大直路”,除了街頭的選舉氣氛漸濃,報名期也於上月底結束,選舉事務處共收到近400份提名。全港地方直選重新規劃成44個選區,報名情況顯示區區有競爭,以往選舉常...

    11-02

  • 【來論】知秋:支持香港進一步“減辣” 振經濟惠民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在上周終於出爐。在施政報告公布前夕,社會各界均異口同聲呼籲政府“減辣”、“撤辣”,特區政府果然廣納意見,實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提出多項措施調整樓市,當中包括將買家印花稅和...

    11-01

  • 【來論】劉兆佳:區議會選舉必須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

      2023年5月,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對區議會的產生辦法和職權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讓區議會的職能重回基本法的初心、防止區議會成為政治鬥爭的場所和在區議會的組成上全面貫徹“愛國者治港”的基本原則,而後者尤為重要。事...

    11-01

  • 【來論】楊永杰:提升演唱會熱度 帶活香港夜經濟

      特區政府近日正式啟動的“香港夜繽紛”活動吸納了各方的建議,內容涵蓋娛樂、藝術、文化、美食等不同主題,值得鼓勵和讚許。夜消費不單止要從本地居民入手,更為重要是吸引旅客來港過夜,這樣才來能真正盤活夜消費,支撐香港夜經濟。

    10-31

  • 【來論】鄧開榮:善用關愛隊力量 扶老助弱更到位

      新出爐的《施政報告》內容務實全面,大獲好評,大家都認同香港走出疫情陰霾後必須全面復常,齊心打拼經濟,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增添市民幸福感。不少街坊朋友更反映樂見特區政府凝聚社會力量,善用“關愛隊”共建關愛共融社區,這對香...

    10-31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