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譚鎮國:支持管制即棄塑膠產品 大家齊“走塑”分享到:
下雨天進入商場、大廈,拿一個即棄雨傘袋,外賣、甚至在家中用餐、開派對,為了不用洗碗,選擇用即棄塑膠餐具,這些都是大家的生活日常嗎?塑膠製品嚴重影響環境生態,分解一個膠袋,需要30至50年,而只用一餐的塑膠餐具更可能遺害百年。我們貪一時之快,令全球環境生態陷入重大危機,是時候要改變我們的心態及習慣,學習“走塑”,為環保出一分力。 疫情下,大家較少在外用餐,加上個人衛生標準有所提高,即棄塑膠餐具使用量大幅上升,亦令塑膠垃圾激增。根據環保署推算,2020年即棄膠餐具棄置量為每日266公噸,較2019年疫情前增加逾三成。其實世界多地已開始立法管制即棄塑膠,期望做到源頭減廢,減低對環境的威脅。有見及此,特區政府亦計劃提早禁止食肆提供即棄膠餐具措施。 有關計劃將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於2023年第4季實施,包括全面禁止零售及使用發泡膠餐具,以及其他體積細小而回收困難,或已有成熟替代品的即棄膠餐具,包括攪拌棒、飲管、刀叉匙和碟等;餐飲業亦禁止向堂食顧客提供即棄膠餐具。至於棉花棒、充氣打氣棒、熒光棒、雨傘袋、酒店派發的膠柄牙刷和膠梳等即棄塑膠產品,同樣會最早在明年第四季起禁止銷售或免費派發。至於第二階段,則建議全面禁止在本地零售及禁止餐飲業處所向堂食和外賣顧客提供各類即棄膠餐具,包括膠杯及杯蓋等,管制暫定於2025年實施。 另外,立法會亦已通過膠袋徵費加由每個0.5元加至1元,以及收緊豁免範圍,包括取消豁免盛載冷凍食品、非氣密包裝膠袋,期望可令市民進一步減少使用膠袋。 塑膠可殘留極長時間,對環境造成深遠威脅。本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需盡快跟上世界各地的減廢步伐,管制即棄塑膠產品。不過,除了立法規管的工作,政府亦應加強宣傳教育,畢竟再環保的可分解餐具,亦是即棄餐具。若果市民真正明瞭即棄塑膠餐具的禍害,人人自備餐盒及重用餐具,減少用即棄塑膠用品,這才是最有效的環保措施。 (作者為全國青聯委員 新界社團聯會常務副理事長 譚鎮國) 【編輯:李泺】
|
視頻更 多
香港旅遊發展局花車先睹為快 亮點居然是車上插畫!
香港特首李家超向中通社全球讀者致蛇年新春祝福
買年花“發、發、發” 香港花商:年三十前定能全賣光!
中美兩大AI科學家齊預測:2025人工智能走向何處?
2025蛇年十二生肖運程如何?四句箴言助你了解吉凶
生病後不想在醫院排長隊?這項新業務終於來港!
啟德體育園舉辦慈善演唱會測試效果 觀眾超滿意:原來香港可以有這樣好的舞台效果!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