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愛講大陸常用語,讚更精準好用?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5月7日電 隨著抖音、小紅書等影音平台的崛起,中國大陸用語也逐漸融入到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比如立馬、貓膩、視頻等大陸常用語,越來越多台灣人會不經意間脫口而出,有民眾認為,大陸用語更精準好用! 一名台灣網友在論壇發文表示,近期發現許多人開始頻繁使用估計、貓膩、視頻等大陸常用語。其他網友則跟帖指出,諸如老鐵、走心、接地氣、小姐姐、家人們誰懂啊、草率了、我太難了等更網絡化的大陸用語,在台灣也不乏人使用。 有台灣民眾對此表示,大陸用語表達更貼切,“更精準為什麼不用”,而且兩岸同宗同源,不少台灣常用語如“黃牛”“失業”“瓶頸”等,大陸人也在用,這樣的互相交流影響“很正常”。 實際上,不僅台灣民眾的遣詞造句被大陸影響,飲食習慣也同樣受到影響。近年,魔芋爽、酸菜魚、螺獅粉、肉夾饃等大陸美食就風靡全台。以酸菜魚為例,據報道,排名第一的餐館,在高峰時用餐要等上幾個小時。這兩年,台灣不僅大小餐館爭著上酸菜魚,一些大型餐飲集團還將其作為未來的發展重心。 從“魔芋爽”成為台灣小學生最愛的零食之一,到螺螄粉吸引大批年輕人爭相嘗鮮,再到人氣越來越旺的串串……有台灣網友就曾直言,這幾年是“大陸流行什麽,台灣就跟著流行什麽。”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岸同胞有同一個“中國胃”。有媒體曾就有關現象分析指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趨同的‘口味基因’用一種生動又有力的方式證明,兩岸同胞骨肉相親,是同文同種的兄弟姐妹。” 早前,台灣偶像劇、流行歌曲曾在大陸爆火,如今,《甄嬛傳》《延禧攻略》等大陸古裝劇、《科目三》《孤勇者》《小小花園》《求佛》等抖音神曲在台灣走紅。可見,兩岸青年在不同時代都在進行文化交流。 【編輯:李泺】
|
視頻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